[应急侧记]“扼守”长江第一湾

稿件来源:长江委水文上游局 发布时间:2018-12-12 作者:邓荣 冯正涛 吴奎 打印

长江第一湾,江流到此大逆转,形成自然奇观。

金沙江“11.3”白格堰塞湖溃决后,下游部分站点形成“万年一遇”的洪水,惊涛骇浪,奔腾呼啸。洪水进入梨园库后区,逐渐归于平静。上游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洪水。从堰塞湖至石鼓水文站河道里程为598公里,应急监测战线长、站点多,溃决洪水特异程度高,应急监测难度大。

 

美丽的长江第一湾

——坚定信心

上游局层层布阵,沿途设立了波罗、叶巴滩、巴塘、苏洼龙、奔子栏、塔城、石鼓7个监测站点。这次应急监测犹如一场接力战斗,石鼓水文站作为最后一个应急监测基本站,具有洪水监测“压轴”和“收官”的作用,也像足球赛的“守门员”,关系着这场洪水较量的最终胜负。

上游局副局长、总工程师肖中,是石鼓水文站监测小组组长。他先后参加过“汶川512特大地震”唐家山堰塞湖除险、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除险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多次到测站一线指导高洪测报,水文应急监测理论和实践工作经验丰富。在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到来前夕,他在石鼓水文站勉励应急监测人员坚定信心和决心时写道:

白格堰塞看似强,长江水文有担当!

任尔狂沙卷巨浪,傲立金沙美名扬!

 

石鼓水文站

——“厉兵秣马”

金沙江在石鼓冲积形成宽阔平坦的坝子,石鼓镇依山傍水坐落这块“小平原”上。这里江面宽阔,左岸陡峭,右岸平坦,房屋众多,防洪标准较低。石鼓水文站在汛期,很容易发生超警戒洪水。

根据堰塞湖溃决洪水预报和演算成果,石鼓水文站监测小组结合实际地形,昼夜布防,“厉兵秣马”,加强演练,争分夺秒,落实应急监测准备施工,方案演练、设备转移、安全应急等工作。肖中对应急监测准备要求很“严苛”,反复强调准备工作宁可多而有余,不可少而慌乱,必须扎实细致,高标准防范,做到有备无患。

 

连夜商讨完善监测方案

118日,按照技术方案要求,为测得1842米高程以上的大断面资料,邓荣带着GPS RTK,在陡峭的山坡上艰难攀爬测量,脸上划出多条血痕。最终,断面左岸测到了1860米高程以上,右岸测到了1850米以上,在三个小时内,完成了大断面数据整理和成果绘制,提交后方分析计算。

为确保水尺桩尽量在同一直线,以及水尺、水准点牢固可靠,小组人员反复查勘实地,采用GPS GNSS全球定位系统精准测量和放样布点,共埋设16根水尺和5个水准点,确保所有水尺接头满足要求,实现无缝监测洪水水位。因为连续奔跑往返施工现场,有的监测人员磨烂了鞋子,脚上起了血泡。

 

水文站房顶布设观测点

因为河滩平缓,自记水位管线铺设,只能采用增加管墩方法。施工量大、难度高,监测小组共布设了7个管墩,6个加固墩,总长达30米。在做管墩时,采用水准仪现场逐个管墩放样施工,防止倒比降,水位自记管线铺埋共260多米。

安全转移可能受淹的设备设施,保护国家防汛测报财产安全,也是当务之急。监测小组将水文站重要资料、仪器设备等及时进行安全转移。柴油发电机处于站房院内较低处,肖中带领众人,一点点、一步步,将近千斤重的柴油发电机,转移至站房院坝较高处。

 

水文局专家组现场指导

水文局专家组张明波、梅军亚等,为监测小组“雪中送炭”,第二站指导来到石鼓水文站,为应急监测排忧解难。肖中根据石鼓站特性,深入研究思考,反复分析论证,提出应用缆道采用少历时、少测点、较多垂线滚动施测流量的方法,得到专家组认可。

 

丽江市委市政府等领导到石鼓水文站指导应急工作

应急监测准备期间,丽江市委市政府、玉龙县、石鼓镇等领导先后来到石鼓水文站,察看指导应急工作,对水文应急监测支撑除险保安给予高度期望。肖中积极与地方政府领导沟通协调,介绍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安排,提供堰塞湖险情相关信息,表达了工作信心和决心,并尽最大努力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水文应急监测,创造安全保障条件。地方电视台纷纷对石鼓水文站应急监测作了采访报道。

紧张忙碌的准备就绪。江水依然缓缓流淌,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全力监测

1113日,堰塞湖出现大规模溃流。上游各站点应急监测行动迅速,安全有序,镇定自若。

1114日,石鼓镇沿江警笛长鸣,巡逻直升机来回盘旋,到处能听到广播安全提醒声音,群众纷纷往高处撤离。然而石鼓水文站监测人员,却久等这一刻到来。

水位观测、流量测验,洪水到来前的监测继续开展。此时,外电供应中断,靠水文站柴油发电机供电。长长的安全绳,已顺着观测道路铺放就绪。

然而,水位一直未上涨。肖中说:与洪水约会,咱们积极,早就到了,洪水却姗姗来迟,大家不要着急,继续等待!

下午15时左右,石鼓上游约80公里处的塔城站水位开始快速上涨。石鼓水文站全体监测人员严阵以待,测验铅鱼悬在半空中,犹如哨兵,注视着江面举动变化。水位观测人员开始密切关注江面情况,并进一步演练水位观测及安全保障。

一根延伸到站房的安全绳,将邓荣和冯正涛绑在一起。邓荣说:兄弟,一会儿我要是被洪水冲走了,你拉得住不?冯正涛说:“洪水无情,安全有方,放心吧!”

 

观测水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幕来临,周围一片漆黑和寂静,两岸大山的影子十分凝重,水文站周边人迹难寻,不禁有几分寥廓苍凉。当地群众已安全转移,而长江水文人,牢记使命,担当责任,从容坚守。

2130分,石鼓水文站水位1818.21米,开始上涨!

铅鱼顺着缆道,来回入水施测流量。水位实行5分钟一次人工观测和报送。没有多久,漂浮物越来越多,很快铺满江面,流速也急剧增大,俨然“山雨欲来风满楼”。

面多前所未有的特异洪水情况,本以为石鼓站洪水是一个快速涨退过程。然而,洪水与监测人员捉了让一个“迷藏”。在堰塞湖下游至塔城段,是非常迅猛的涨落过程,到了石鼓江段,却涨得没有预计的快。

在起涨阶段施测7次流量后,时间到了14日晚2306分,夜色更加深沉。

铅鱼可能被卡住了,快去看一下。”对讲机里传来了胡卫东急促的声音。

探照灯照射处,只见洪水翻滚湍急,全是漂浮物,起重绳偏角大约45度,在江面上剧烈颤动。胡卫东将铅鱼往左右岸缓慢拖动,再尝试上提,失败未果,又尝试了先下放再上提,也失败了。这时只听见缆绳发出“刷刷”声响,主缆已被明显拉向了下游方向,上下两根循环绳绷得很直。

很快地,铅鱼往下游又移动了许多。这时起重绳偏角约6070度,缆道被拉得像一张满弓,声响更大了,情况十分危急。

起重绳偏角越来越大,几次尝试操作处置又告失败,反而被水冲得更远,变形更大,于江心激起一道浪花,在黑夜的洪流中,若隐若现。

缆道若被洪水冲垮,可能损及排架、站房,危及监测人员安全,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头顶的缆绳,就像一把随时会掉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关键时刻,对讲机响了,是肖中当机立断的声音:“我决定,砍断循环绳和起重绳,胡卫东砍绳,吴奎和李达配合,其他一切工作人员暂时远离缆道,观察状况,随时汇报。

话音落毕。随着几次飞驰而过的刷刷声,循环绳被砍断。一分钟后,伴随着右岸排架至行车的一串火花,起重绳被砍断。安全隐患终于解除。时间为晚2328分。

“这22分钟的经历,我会终生难忘。”冯正涛回忆那段经历,仍有余悸。后来他与干了几十年缆道设备的同事聊天,他们非常赞同极端情况下“丢卒保帅”的正确做法,只是下这个决定,需要魄力和决心。

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考验,悬空险情解除了,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但是水文缆道也没有了,接下来的应急监测,怎么开展?

 

水文站房顶浮标测流

江水越来越浑浊,流速越来越大,不时激荡着江岸,发出哗哗声响。肖中一边通过电话向水文局和上游局实时报告现场情况,一边沉稳冷静分析现场情况,根据水位流量变化,适时启动浮标法测流,并随时提醒各岗位监测人员安全注意事项,防止出任何纰漏。

由于江水含沙量极大,水文局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黄超,昼夜监视水位自记仪器数据,及时排除异常数据,确保自动监测准确可靠。胡卫东和李达负责水位观测及校核,同时每3个小时取一次边沙水样。

邓荣和吴奎都是水文测验的一把好手。他俩搭档,昼夜站在寒风凛冽的水文站楼顶进行浮标测流,连续读数、记录、计算,一直坚持到洪峰退去,并及时点绘水位流量关系,研究分析洪水形势。

夜晚的石鼓,气温降至零度左右。寒风冻僵手脚,吹咧嘴唇。没有吹倒的,是应急监测人员挺立身姿和坚强意志。

洪峰终于“千呼万唤始到来”。15840分,石鼓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1826.47米,超警戒3.97米,超保证1.97米,相应流量7170立方米每秒,洪水淹入测井房屋。

 

洪峰中的测井

940分,洪水开始缓退,石鼓水文站继续认真施测退水面水文要素。整个应急监测期间,石鼓站共观测洪水流量12次,人工观测水位140 次。

洪水退去,石鼓水文站及时开展清淤工作,及时修复受损缆道,尽快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滔滔一江水,激荡第一湾。上游水文人,奋战不输颜。

石鼓水文站监测小组全体人员昼夜坚守岗位,迎难而上,团结协作,临危不乱,互相补位,连续测报,总体上圆满完成应急监测重大任务,为石鼓水文站防汛测报画上了浓墨重彩一笔。

金沙水拍云崖暖,战洪流英雄本色。洪水退去,记忆犹在,石鼓水文站全体应急监测人员,不会忘记这段众志成城、惊心动魄的应急监测日子。这是一本书,书写着长江上游水文人对使命职责的忠诚;也是一次赶考,接受洪水的洗礼,大浪淘沙见真金。

 

定格难忘的记忆

责任编辑:党群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