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侧记]白格堰塞湖波罗应急监测组工作纪实

稿件来源:攀枝花分局 发布时间:2018-12-05 作者:胡江 打印

 
现场安装水尺



深夜观测

安装自动测报水位装置

取暖

潮湿、结霜的帐蓬

交流合作

团队合影

——先头部队  率先出发  第一时间报出水位

113,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境内金沙江右岸再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并形成堰塞湖。按照长江委水文局部署,上游局迅速启动了水文应急监测。

321时,岗拖水文站站长张斌接到攀枝花分局局长王进电话:“现在堰塞湖水位上涨很快,情况非常紧急。根据水文局和上游局部署,准备就近安排你携带设备率先赶往堰塞湖上游波罗乡,在‘10.11’傲次乃建立水位站位置,设置水尺观测堰塞湖水位,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工作”。

4日一早,王进再次电话安排张斌:“立即租一台车,请一名临工,安排好岗拖站的测报工作。主要带上设尺设备和工具,带上应急设备、干粮及充电宝等立即前往波罗水文站进行水位应急观测,一定注意安全,一定要快”。

张斌按照要求半小时之内就安排妥当,于830分左右启程。他一路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开快点,经过岗托镇、穿过矮拉山隧道。在西藏江达县同普乡317国道与同波路岔道口,遇公安设卡禁止一切车辆及闲杂人员进入。向卡点民警、电话应急指挥中心说明进去是开展水文应急监测,仍不放行。

十万火急。张斌立即与攀枝花分局水情预报室副主任胡江(波罗应急监测组负责人)联系,将情况告知,提出需要水文局、上游局以及地方有关政府部门协助通过道路检查站。

经协调登记完驾驶证、所有身份证通过卡点,又经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堰塞湖波罗乡金沙江与臧曲河汇合口(1011傲次乃设尺位置),波罗站已无法进入。待车停稳,张斌和驾驶员立即拿上水尺和工具,第一时间设立好第1根水尺,发回了前方水位观测的第一张照片。1230分,向攀枝花水情分中心及相关各方,报出堰塞湖第一个水位2909.05米。

 

——克服寒冷  整夜守候  取得应急监测宝贵数据 

4日晚至5日清晨,张斌整夜坚守金沙江堰塞湖边,紧张有序观测水位变化态势,并为金沙江上游水电站有关工作人员现场提供水位数据信息。

堰塞湖晚间十分很冷,气温骤降至零下2度左右,山间飘起了雨雪。张斌和租车驾驶员多登穿着棉衣还觉得冷,趁着水位观测间隙,他俩拾来许多干木树枝,升起一堆柴火取暖,驱走深夜的空寂和寒冷。

张斌说:“整夜没有睡,也睡不着,心里老挂记着水位观测,平时遇到发生洪水时,在水文站也是这样,睡不着,习惯了”。

 

——临危受命  火速奔赴  启动自动报讯

4日上午,我接到王进局长的电话通知,要求我火速赶往现场,与先行到达的张斌和多登会合,负责在堰塞湖上游波罗乡建设自动水位站,进行堰塞湖水位监测。

我于413:00到达分局。13:10分配任务,联系租车事宜。13:40-16:20调试遥测设备,准备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16:50装车。17:30整装出发,连夜赶路。22:00到达凉山州冕宁县休息。57:00再出发,一天行程600多公里至甘孜州炉霍县休息。6630出发,翻雀儿山、矮拉山,由于山上下雪,道路结冰,车辆在“滑行”前进,至6日下午17:10到达波罗乡现场,与正在打水尺的张斌和多登会合。

张斌一脸疲倦,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路上还安全?到了就好。”我顾不上寒暄几句,直接询问问目前的堰塞湖情况,并查勘了自动水位站安装位置。随后,铺设临时气管,安装水位计,19:50安装完毕。20:00水位数据传回攀枝花水情分中心。21:00经过一小时人工水位和自记水位对比确认无误后,正式启用波罗自动水位站数据,至此波罗水位站结束了长达50多小时的人工报讯。张斌、多登两人50多小时的不眠不休,终于得到暂时的“解放”。

 

——天寒地冻  帐蓬结霜  坦然面对 

夜晚23:00校核人工水位后,我们一行5人在帐篷里休息了。高原上的深夜异常寒冷,我在行军床上蜷缩成一团,还是抵不住寒冷,伸手看看手机时间已是凌晨4时。翻转身体,深深的打了个喷嚏,穿上衣服,出了帐篷,看见帐篷外的张斌、多登,第一句话就问:“冻醒了?”“嗯!太冷了,出来烤火”张斌回答道。我找了块木头,围着火堆,“天真冷啊”“是啊!前两天晚上雨夹雪,帐篷里面都结霜了”“老天真照顾我们”,哈哈哈!有说有笑直到日出。

7日,大家吃完早饭(泡面),商量堰塞湖退水期的水位监测方案,决定在臧曲河沿岸5公里范围内,沿岸布设水位观测点(视野开豁,架设仪器方便),用GPS引测高程,全站仪观测(校核)水位。上午沿河边公路线查勘,共埋设点子11个,并作好标记,回到“营地”,见多登、李贤明正在晾晒被子,我开玩笑地说:“怎么晚上尿被子了!”。“哪里有,帐篷内的霜化成水,住处成水帘洞,被子都打湿了”。我钻进帐篷,赶紧收拾仪器,往外搬,忙活一阵,到了中午吃完泡面接着干。下午完成水位观测点高程引测工作,晚上正常休息,半夜仍旧被冻醒,起床烤火。

 

——且战且退  数次搬迁  有效进行应急监测

8日,由于上游来水,堰塞湖水位上涨,“营地”有可能被淹,我们进行了第一次搬迁,搬迁到波罗寺附近。当地居民非常热情,帮忙抬“家当”,支帐篷,一上午就在安营扎寨中度过。吃过泡面,在新营地附近,选择断面,打下临时水尺,架设全站仪观测人工水位,校核自记水位,并在现场上教学全站仪、GPS的使用方法。晚上正常休息,半夜被冻醒,大家蜷缩在被窝里,聊着天,等待天亮(因离居民区、寺庙近,附近禁止烧火)。

9日,由于水位上涨,“营地”有可能被淹,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搬迁,搬迁至废旧工棚(活动板房)。多登有句话,我非常深刻,“今晚我们要过年了!”,我问:“为什么?”“我们有房子住了”,“嗯!今晚确实可以过年了”。搬进工棚,安置好床铺,摆放好设备,发现移动手机信号中断,这下我心急如焚,通信中断,数据也无法发布(我们所带的遥测设备只有唯一的通信信道GSM),随后联系后方上游局,协调遥测设备,同时启动每小时一次人工报汛。上午10:30前往白玉县与送设备的车辆碰头,取得应急遥测设备(双信道北斗、GSM)。16:00回波罗“营地”,立刻架设波罗水位站(新),经过2小时的两个站的水位数据,与人工水位对比分析,确认无误后,启用波罗水位站(新)。19:00吃完泡面,晚上进行夜测演练,投放浮标(带反光条),强光手电筒照射,全站仪观测水位,由于夜晚视野较差,效果不理想。23时休息,一觉天亮,早上听见的第一句话是“睡得真舒服,过年了!”引起一阵哈哈大笑。

10日,因前往波罗乡的公路,里程碑48公里处地势较低,水位上涨过快,公路很快被淹,我们且“战”且“退”。兵分两路,一路张斌带队搬“家”,同时重新选择断面,埋设临时水尺,引测高程;一路我带队对波罗水位站进行搬迁。17:00我和多登开始拆除设备,搬迁设备至高程2968米以上位置。延长气管,调试仪器,校核水位,完成搬迁任务。此时,天已经渐黑,掏出手机,发现手机信号全无,我根据水位上涨率,推算公路已被淹没1.5米以上,天黑无法通过过水路面,我们被困波罗乡(波罗乡其它人员已全部撤离)。19:40看见河道过往船只,我和多登背起部分设备,前往波罗乡临时码头碰碰运气,到了码头听见有人在喊:“长江委的,有没有长江委的”,我心头一热赶紧回复:“我们就是”。就这样,我们坐上部队接送人员的通勤船出了波罗乡,有惊无险的与张斌汇合。这得益于张斌通过部队老乡联系的船支。

 

——多方合作  想尽办法  共同监测退水水位

11日,到江达县城华电波罗水电站筹备处营地,联系该公司负责人黄远龙主任,协商“白格堰塞湖”退水期间水位监测事宜;到“白格堰塞湖”前方指挥部,联系西藏水文洛副局长协商“白格堰塞湖”退水期间水位监测事宜,经沟通协商,三家单位达成一致意见:相互配合做好退水期间水位监测工作,并做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晚上接到后方上游局通知,堰塞湖预计于124:00-800期间开始退水。

12日凌晨4点起床,与西藏水文、华电波罗乡水电站筹备处现场工作人员联合,在同波路48公里处监测退水水位,共享数据。直到中午12时,不见水位下降,后撤回“营地”休整。

13日继续与西藏水文、华电波罗乡水电站筹备处联合,在48公里处监测退水水位至下午14:00之后,水位开始下降。我们每10分钟用全站仪测量一次,17:00后观测点不适宜观测水位,我们准备搬移站点,“追水”测量。17:30过水里面漏出水面,道路大面积塌方,中断。我们求助华电波罗乡水电站筹备处工作人员,从小路前往,我和张斌背上仪器和夜测设备,乘坐华电公司越野车上山,乡村小道崎岖陡峭,艰难行驶,大约2个小时后,车停了下来,遇见设置的岗哨,前往询问,才得知是昌都市副市长下达命令“所有人员不得进入波罗乡”。通过华电波罗乡水电站筹备处工作人员多方协商联系后,不放行。折返“营地”,随后向水文局王俊局长汇报,经过协调,特许放行。22:00左右我和张斌、多登背上仪器、夜测物品,翻山穿树丛,步行5公里到达波罗乡,此时已是深夜01:40。到达观测点后,发现手机信号(移动、电信)全无,即便是如此,我们还是开展了夜测水位,架设全站仪,瞬间仪器表面附着一层晶莹剔透的霜,零下15度,对设备(全站仪电池在低温情况下消耗大)是个考验,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个考验。每小时观测一次水位,连续观测两个时段后,三人冻得直啰嗦,实在熬不住了,找了一户人家的柴棚(三面透风),从倒塌的房子边,捡来门板遮挡三面,取来木柴生火取暖,度过难忘的一夜。

 

——不辱使命  历尽艰险  安全撤离

14日,我们完成8点水位观测后,背起全站仪和夜测设施,撤离波罗乡,步行4小时,于1130到达冲桑村村委会,由于信号全无,失联12小时左右,出来后第一件事给后方报平安,有惊无险,平安地完成了此次水文应急监测任务。

 

波罗应急监测组在此次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工作中历经10天,埋设临时水尺50多根,临时水准点12个,观测及校核水位共计172次,建设水位计自动监测站2次,搬迁营地5次。大家表现十分积极,克服冰雪寒冷、山高路险等恶劣环境,体现了相互团结、相互协作良好团队精神,圆满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同时,也出色地展示了长江水文人风采。

责任编辑:邬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