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水文应急监测旗帜高高飘扬

稿件来源:长江委水文上游局 发布时间:2018-11-16 作者:长江委水文上游局 打印

 

    部际联合工作组 (左二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左三长江委副主任胡甲均、左一长江委水文局局长王俊、右一长江委勘测设计大师杨启贵)

上游局后方应急工作人员

 

石鼓水文站(虎跳峡)监测小组  

 

奔子栏水文站监测小组

 

巴塘水文站监测小组

 

波罗水文站监测小组

 

叶巴滩监测小组

 

苏洼龙监测小组

 

塔城水位站监测小组

 

技术管理室

 

攀枝花水情分中心

 

11142230分,水文局局长王俊、副局长刘东生在办公室会商堰塞湖下泄洪水,指导前方应急监测。

2235分,石鼓水文站水位1821.28米,相应流量2750立方米每秒。

23时,水文局局长王俊、副局长程海云在水文局预报中心指导开展堰塞湖洪水传递预报工作。

2305分,上游局副局长王世平通知奔子栏水文站报汛段次从23时起调整为8段次。

2315分,石鼓水文站水位1822.46米,相应流量3900立方米每秒。

2330分,上游局水情预报室灯火通明,正全力开展预报工作。

2350分,石鼓水文站水位1823.08米,相应流量4490立方米每秒。

15020分,上虎跳峡监测断面人员报告,发现水位开始起涨。当时气温零下5度。

凌晨12分,上虎跳峡监测人员报告水位1806.70米。

132分,上虎跳峡监测人员正利用无人机空投浮标开展测流。

140分,上游局副局长、总工程师肖中报告石鼓站水位1824.16米。

150分,上游局副局长王世平提醒注意自记水位仪器状态和实时水位是否超量程。

2时,水文局和上游局分析塔城水位站至石鼓水文站河道河势情况和洪水传播速度。

235分,上虎跳峡监测人员投放夜明浮标归来。

246分,水文局副局长刘东生向连夜坚守岗位的内外业同志表示问候。

338分,上虎跳峡水位1814.54米。429分,水位1816.04米。518分,水位1817.16米。613分,水位1818.24米。

7时,石鼓水文站水位1826.33米,相应流量7070立方米每秒。

751分,上虎跳峡监测人员正在开展无人机空投浮标测流。

820分,上游局安排科研室和有关分局人员,准备物资设备尽快赶到石鼓水文站开展缆道系统修复工作。

820分,塔城水位站监测人员正在开展站房清淤。

840分,石鼓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1826.47米,超警戒3.97米,超保证1.97米,相应流量7170立方米每秒。

840分,水文局副局长程海云向前方监测同志道辛苦,表示赞扬,认为完整记录洪水过程,收集的水文监测资料非常宝贵,预报表现也很精彩。

850分,奔子栏水文站3线电波流速仪实测流量1750立方米每秒。

9时,水文局党组书记戴润泉向前后方应急工作人员表示问候:你们辛苦了!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完整记录罕见特大洪水过程,实属不易!马建华主任等委领导充分肯定我们的工作和表现。望抓紧休整,注意安全,及时总结,继续前行!

921分,上游局副局长马耀昌提供了巴塘水文站水毁情况图片。

1023分,上虎跳峡监测人员正在利用无人机航拍江段洪水情况。

1043分,上游局向水文局书面报告了113日以来应急监测工作情况。

1055分,石鼓水文站应急监测人员正在开展退水面浮标测流。

1124分,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下泄洪水洪峰通过应急监测最后一道关口虎跳峡断面,洪峰水位1820.54米,流量7730立方米每秒。

1136分,水文局办公室分发了金沙江白格第二次堰塞湖应急监测简报第八期。

1232分,四川甘孜森林消防大队官兵正协助巴塘水文站开展清淤。上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世明委托巴塘水文站监测人员向消防官兵表示诚挚感谢。

1521分,巴塘县委副书记尼玛西日到巴塘水文站看望慰问应急监测人员,指导灾后清理工作。

1840分,巴塘水文站应急监测人员提供了巴塘(三)、巴塘(四)洪水退后航拍图片。

16827分,苏洼龙监测小组人员查勘附近道路冲毁和通行情况。

930分,云南迪庆州消防官兵正协助奔子栏水文站开展清淤工作。

920分,华电总经理在现场看望叶巴滩小组监测人员。

930分,石鼓水文站应急监测人员正在开展清淤和恢复正常生产工作。

1030分,前后方工作人员陆续拍摄集体合影,庆祝水文局、上游局开展金沙江“11.3”白格堰塞湖应急工作取得胜利。

1050分,波罗站监测人员正冒着风雪返程。

1318分,巴塘水文站监测人员在进出道路冲毁中断情况下,携带仪器设备,开始4个多小时的徒步,行走约15公里后,搭上前来接应的车辆,1730分左右赶到巴塘县城。他们17日将开始返程。上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世明向徒步人员表示问候,道辛苦,认为这是上游局新时代的一段长征路。

(备注:动态信息连载报道结束)

责任编辑:杨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