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格堰塞湖后续查勘小记

稿件来源:长江委水文上游局 发布时间:2019-03-12 作者:张 斌 打印

 


近看滑坡体_副本.jpg

远眺白格堰塞体

34日傍晚,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工作小组完成了白格堰塞湖查勘工作。

227日中午,我接到上游局电话通知,从28日起参加白格堰塞湖查勘任务。此次查勘由万州分局高级技师谢泽民带队,我随即与他联系,决定28日在四川康定汇合。

28日,查勘人员从三个方向赶往康定,我于15时到达。上游局机关驾驶员马云与冲锋舟驾驶员刘远其携带冲锋舟,从重庆出发赶往康定,于1630分到达。机关驾驶员黄志强与谢泽民携带仪器设备从万州出发赶往康定,于18时许到达康定。

31日一早,我们一起出发赶往四川白玉县。快到折多山山顶时,路面还算好走,只有少许冰雪。沿途经过新都桥镇、塔公镇、八美镇、道孚县。在八美至道孚段突降大雪,视线不好,开着雾灯在山间缓慢行驶,到道孚县已14时许。匆匆吃了午饭,立即赶路,到达甘孜县时已近18时。我们与先遣到达白玉县的长江设计院副总傅丹联系,了解路况,得知还有近300公里才能到白玉县,还要翻越4000米以上的大山三座,山上路面积雪严重,考虑夜间行车安全,我们决定在甘孜县住下,待第二天出发。

28时出发,沿甘白公路驶往距白格堰塞湖最近的县城白玉县。甘白路是一条从四川甘孜县至白玉县没有编号的省级公路,全长近300公里,其所经路段人烟稀少。此路是有名的一高三差,即海拔高、地形差、地质差、自然环境差。全线有140公里路段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卓达拉山(海拔4600米)和海子山(海拔4410米),氧气稀薄,气候条件恶劣 ,更有近 100 公里无人区路段。

海子山.jpg

翻越海子山

车快行使至卓达拉山隧道时,气温零下15度,路面结冰严重,空气稀薄。缓慢翻越100多公路的高山冰雪路段,对人员和车辆都是极大的考验。好在马云、黄志强两位驾驶员都是常年往返于高原和内地,经常驱车参加应急抢险,到无人区测量。驾驶经验丰富,在冰雪路面驾驶也还算游刃有余。

经过近5个小时的车程,于1245分到达白玉县水利局局长四郎翁清为我们安排的宾馆。联系长江设计院副总傅丹,得知他们正在堰塞体查看地形。我们便兵分两路,一路前往金沙江白玉段查看地势情况,一路办理冲锋舟加油(目前需到当地派出所和公安局办理相关手续才能加油),并给车辆补满油。

傅丹副总和白玉县水局工作人员一行于 20时返回营地。经交流得知前往堰塞湖的公路很难走,路窄弯多坡陡,38公里要行使两个半小时,还要翻越一座海拔4200米的高山,快到堰塞体那段公路是在悬崖上刚凿出来的,很是危险。

则巴村前往堰塞湖的公路.jpg

前往堰塞体临时公路

3日一早我们相约一同前往。车辆到达则巴村后,就进入无人区。一路尘土飞扬,前车经过,后车路都看不见,必须保持相对距离缓慢前行。公路外侧是悬崖,大家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握扶手。则巴村到堰塞湖公路是刚刚挖好的便道,又陡又窄,路面全是松软的泥土与碎石。堰塞体段是在石壁间凿出的公路,路外侧就是金沙江,路面全是石块,一不小心就会擦着底盘,上陡坡时完全看不见路面,全凭两位驾驶员经验丰富,以岩壁作为参照艰难前行,多数坡段得用四驱才能爬上去。

到达堰塞体是已是中午1130分了。叫上在当地请帮忙的4名临工,帮我们将冲锋舟和仪器搬到江边,垂直高度100米余米。在内地还好,在高原那完全是两个概念,空手走路都累得气踹嘘嘘,更别说负重了,走走歇歇,经过1个多小时,艰难将所有设备搬运到江边,大家便少时休息。

背设备至坝顶3_副本.jpg

背设备至坝顶6_副本.jpg

背设备至坝顶7_副本.jpg

搬运设备上下堰塞体

我们立即组装冲锋舟,准备抓紧时间开展工作,因为查看当地天气预报只有两天的较好天气,随后将是连续几天降雪。看见来时的路况,如果降雪就没法前往查勘了。船装好后启动查勘地形,船刚开出不到两公里,突然停机,就怎么都发不响了。船长刘远其初步判断是火花塞出了问题,立即换上两个备用火花塞,仍然不能启动,立即人工将船划回坝体前。

船上带的工具有限,立即与坝上黄志强联系,问车上有没有工具,一方面与厂家联系维修,刚把船划回坝体,黄志强已带上工具箱气喘吁吁赶到江边。边修机器,边向马耀昌副局长汇报情况,打听这边维修站点和人员情况。一番了解下来未果。电话联系厂家维修人员,他们觉得可能是化油器堵塞。黄志强清洗化油器后仍不能启动,但他突然发现好像是油泵没有工作,可以手动泵油,机器却不能自动泵油。将现象与厂家方面沟通后,拆下油泵发现是油泵单向阀螺母松了,扭紧螺母,装好后正常启动了。

大家都给黄志强竖起大拇指,点了一个大大的赞。本打算从上游局或从古学水文站重新送一台机器来,如果这样既花时间,还要等两三天才能重新开展工作,还不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如何。故障解决,大家别提有多高兴。

此时一看时间已是下午1530分了,才想起还没吃午饭,于是就着矿泉水简单吃了几块饼干,大家便开始查勘工作。水下地形和岸上地形测量同时进行着。

岸上地形测量.jpg

岸上地形测量1.jpg

陆上地形测量

谢泽民从事基层水文工作30多年。参加过舟曲泥石流应急抢险,经常参加河道地形测量、电站截流等工作,经验丰富、技能全面,行事果敢。查勘中,他从全站仪架设、设站、观测的方法和经验技巧等方面,给我进行了一一讲解、演示,以及如何选取野外测量断面。

他工作起来十分认真、细致、耐心,扎扎实实。有时我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小差错,谢老师没有批评责骂,而是把自己摆进去,讲讲他年轻参加工作时也发生的类似差错,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认真学习总结,定可以熟能生巧。测量很辛苦,欢声笑语却一路相伴。

返回住地路上,大家讨论机器故障原因,觉得还是长途运输与颠簸造成的。20时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到白玉县城,又冷又饿,本来白玉县水利局已安排好了晚饭,可大家都已累得不行了,决定就在宾馆附近随便吃点,整理完测量资料,早点洗洗睡,第二天再早一点出发。

4日天刚刚亮,便来约好的餐馆吃早饭,不约定不会那么早开张。吃完早饭便赶往堰塞湖,到达才930分。立即背上仪器下到江边,由于气温太低,机器又迟迟发不响,经过大家半小时轮番拉热机器,终于启动。装上仪器,架设电台、转站、搬电台、测量,一切有序展开。沿着金沙江河谷,一直测到西藏江达县波罗乡。午饭吃干粮,谁有空谁先吃。抓紧一切时间,于1515分,我们完成白格堰塞湖查勘工作。驾船从波罗乡返回堰塞体,途中经过有信号的地方,打电话给坝体的黄志强,请立即联系临工,帮忙收船。

水下地形测量.jpg

水下地形测量

经过一小时的行使,返回到滑坡位置。安排临工将冲锋舟与仪器搬上坝顶。我与谢泽民立即用浮标法,帮着长江设计院测滑坡段流速,水面流速达4.26/秒。

艰难地将冲锋舟与仪器搬到坝顶已是18时,天色渐渐黑了。我们驱车两个多小时,返回白玉县城,总算安全圆满完成白格堰塞湖查勘任务。

3月的高原,山巅积雪,野外测量十分寒冷。测量人员手脚冻得麻木,刺骨疼痛,脸上冻出裂痕,再加上强烈的紫外线晒得皮肤发红,一碰就疼。全体测量人员克服高原缺氧,经受住了峡谷大风、交通艰难、低温寒冷等各种不利因素,以及困难的重重考验,迎难而上,配合密切,吃苦耐劳,严格按照测量要求作业。我一路深受感动着,我为我的同事们点赞,向他们学习!

5日我们分两路返回。中午我回到岗拖水文站,7日上午上游局机关人员平安返回重庆。这次查勘测量对我来说,不仅学到了很多勘测知识,还从同事们身上学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的品格和意志。这些作风和精神,不是随口说说,而是需要自己积极置身实践,在今后工作中一点一滴去传承和发扬。

 

责任编辑:上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