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阿海水文站的一棵抗洪树

稿件来源:长江委水文上游局 发布时间:2018-08-13 作者:吴君朴 打印

http://www.cjsysw.com.cn/UploadFiles/858/199images/4_副本(58).jpg

http://www.cjsysw.com.cn/UploadFiles/858/199images/2_副本(93).jpg

近日,长江水文网和微信公众号刊发和推送了“最温馨的漫时光”图文作品。虽然每个作品只有一张简单的旧照,但通过阅读照片后面的文字,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阅读了长江委最美一线职工张斌《高原雄鹰》那张照片和故事,深受感动,也许这是自己长期驻守边远测站,心中有许多相同的感触吧。正如水文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蒋纯所说,如果说有一些照片打动了评委,应该是源于镜头背后的故事吧。

洪水消退,水位观测时,同事一句:“那棵树还在”。让我注意到这棵小树,一棵生长在金沙江阿海水文站石崖上的一棵小树。

这棵小树经常与我们一起抗洪。洪峰过境时,只有几片叶子露在水面上,洪水退后,满身泥泞,却依然坚韧挺拔。每次想起它,总是令人惊叹不已,感觉像极了我们测报一线的水文职工。

它其实是一棵瘦弱的树。既没有高挺的身躯,也没有繁茂的枝叶,长了多年,依然是那么矮小。因为这里土壤干旱少水,它荣了又枯,枯了又荣,瘦骨嶙峋,却干练抖擞。我也不能准确说出它的年龄,记得当时阿海站刚建好,我作为第一批职工来到这里时,这棵树已经扎根在这里了。慢慢地,大家发现这棵树简单而又不简单,平凡而又不平凡,都佩服它顽强的生命力,任凭风吹日晒雨淋,不折不挠。由于生长位置醒目,当时有人提议在旁边岩石低洼处,做一个水准校核点陪伴它。这棵树与阿海站缘分不浅,多年一直与在站职工共同迎接每天第一抹朝阳,目送夕阳余辉,一起注视金沙江,看水涨水落,体验着长江水文边远测站工作生活的烟火味道。它单薄的身子,历经洪水洗礼,艰难熬过每年长达8个月的干旱,让人不禁心生怜惜,又佩服它顽强的生命力。

它并不是一棵自暴自弃的树。面对艰苦环境,它没有垂头丧气,自怨自艾,而是挺直身躯,坦然承受一切艰难困苦。它努力地从岩缝中汲取着营养水分,根须在石隙中艰难地延伸,每前进一丝一毫,都是一次壮烈的拼搏进取;每长高一尺一寸,都是一次生命破茧成蝶的考验!它努力地向上生长着,假如它生在肥沃的土壤,也必将长成参天大树,倘若它养在温室,也一定可以赏心悦目。然而,它只能勇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环境,不攀不比,在艰难困苦和风雨阳光中汲取滋养,努力向上生长着,长出一片绿阴。

它也是一棵普通的小树。再普通不过了,只是生长环境艰难,他没有抱怨,也没有畏怯艰难,积极适应生存环境。看到这棵小树,不禁想起攀枝花分局正在成长的年轻职工,他们远离家乡,选择长江水文,扎根边远基层。他们也曾向往繁华都市,但他们选择了恪尽职守和责任担当。

看到这棵小树,让我想到了那些更为艰苦的年代,坚守在西部高原,为长江水文开荒拓土,奉献一生的老一辈水文站人,想到了长江水文最上游、最边远的第一站张斌,想到了扎根雪域高原水文站的蒲政平,想到了默默坚守大山峡谷里的藏族职工阿批……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他们对待工作没有打一丝折扣,对得起组织信任,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许多奉献和成绩,绽放着朴素的光华和风采,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最后借用郑燮的诗句,与坚守边远基层一线职工共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责任编辑:上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