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职工,我在职业生涯起步阶段便获得了珍贵机遇——参与为期40天的金沙江溪洛渡水库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任务。这是我首次投身野外测量工作,每一段经历深刻难忘,收获更是远超预期。
回望这段工作历程,若用一个字概括我最深刻的感受,那便是“难”。测量队伍从溪洛渡水电站出发,沿着金沙江向上游推进平面控制测量,直至白鹤滩水电站才宣告任务结束。那时正值盛夏,金沙江干热河谷骄阳似火,滚滚热浪让人异常难耐。不仅如此,测区地形极为复杂,山林茂密如织,山坡陡峭、悬崖高耸,部分测量点位需攀爬四十多米的陡坡才能抵达,这些客观条件给控制测量带来重重挑战。
即便困难重重,在测量组金奇组长带领下,我们始终没有退缩,勇于迎难而上。队员们齐心协力,直面高温天气与复杂环境等多重考验。攀爬过程中,“上坡一身热汗,下坡一身冷汗”成了常态,但没人抱怨,大家反复踏勘现场,不断优化布网方案,只为确保控制网的精度与可靠性,用坚持的态度与专业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攀山越岭
如果说“难”是任务的底色,那“聚”便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每天测量开始前,团队都会集中进行任务布置与路线规划,正是这些日常环节,让我真切意识到:团队协作是攻克艰难险阻的牢固基石。这次任务,让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温暖与强大力量。
这种协作不仅体现在测量队员之间,三名驾驶员同样功不可没。他们顶着烈日,默默为我们提供后勤保障。只要车辆能抵达的测量点,尽量不让我们多走而消耗体力;每天中午,还要往返奔波,将热乎的午饭送到我们手中;遇到难以寻找的测量点时,他们也会主动下车,和我们一起四处寻找。
40天里,我们同甘共苦,在并肩作战中结出深厚情谊。一同跋涉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一同在烈日下挥洒汗水,一同分享简单却可口的午餐,也一同围坐规划次日测量路线。工作中,大家默契配合,既能各司其职完成分内任务,又能及时补位支援队友;生活里,彼此互相关心问候,在忙碌之余排解思乡之情。这份在艰苦环境中凝结的“战友情、同志谊”,是此次溪洛渡库区测量之行珍贵的收获,也让我深深明白:一个目标一致、团结互信、凝心聚力的团队,是战胜一切困难、圆满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
此次任务使我完成了人生中一次重要转变,而“知”便是我在这段转变中最大的领悟。我深刻体会到,野外勘测工作的艰辛远超想象,它不仅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定意志,同时还考验着团队协作能力与应变能力。每一个精准的坐标和高程背后,都是对细节的极致把控,都是经受住复杂环境的考验,充满着心血、汗水和智慧。
通过这次测量,我也真正认识到河道勘测岗位的辛苦与重要性。队员们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吃苦耐劳、认真细致与高度负责的态度,为我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未来,我必将以他们为标杆,传承这些优秀品质,为后续工作筑牢根基,努力在长江水文这个大家庭中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师傅和新学徒,测前教与学
“江河万里,水文可测;青春无悔,奋斗以成!”彭万兵局长在新职工见面会上的深情寄语,时时激励着我,也擦亮了我今后奋斗的底色,化为不断前行的动力,这便是我此行感悟的第四个字:“行”。
此次溪洛渡勘测任务,让我对新时代水文人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们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秉持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严谨求精的职业素养,心系服务国家建设、助力社会发展的家国情怀。
这40天的经历,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更是一段精彩的序章。我将把此次任务中的所学、所感、所悟,全部转化为未来的工作动力,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精准描绘祖国的壮美河山。
山河经纬丈量初心,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将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行动,为上游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