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怀揣着憧憬,正式加入了长江上游水文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经过半个月对水文工作的初步学习与熟悉,8月下旬,我迎来了入职后的第一次挑战——参与金沙江溪洛渡库区平面控制观测。
测量第一天,金沙江便以其陡峭的岸壁给了我一个“下马威”。由于水位较低,从冲锋舟上岸后,需要垂直攀爬数十米峭壁才能抵达观测点。我紧挨着崖壁,循着隐约的羊蹄印艰难向上攀爬,好不容易挪到点位附近,却发现它已被疯长的灌木和杂草遮掩,寻不见踪迹。等我清理完杂物、架设好仪器,已过去整整半个小时。稍一动弹,脚下就有碎石滚落,在崖壁上跳跃坠入江中,看得我双腿发软、心惊胆颤。而从点位下来,更是对胆识的极大考验:要直面峭壁下的江面,时刻留意支撑身体的石头是否松动,每一次顺利回到工作船,我都会忍不住长舒一口气。
得益于各位前辈和同事的悉心指导,我渐渐摸索出窍门:学会将脚架当作额外的“肢体”来辅助攀爬,而非沉重的负担。学会了选择安全便捷攀爬路径的方法,也练就了在复杂环境中快速架设仪器的技能。这些珍贵的技能和经验,是在校学习时从未接触过的经历和体验。
即便逐渐熟练,工作中仍需时刻警惕。一次攀爬某点位时,我脚下踩踏的两块石头突然同时崩碎,全靠手臂的力量,才艰难挪到稍安全的平台,彼时已近乎脱力。由于着力点缺失,下点位时只能从另一侧的密林中寻找下河的路。第二天在另一点位,我又被野蜂连蛰两口,伤口瞬间红肿出血,还伴随着剧烈的疼痛。领队金奇得知后,立刻安排驾驶员开车送我到最近的医院就诊。连续两天遭遇突发状况,收工后,领队金奇特意为我做了心理疏导,肯定了我一直以来的表现并给予鼓励,其他同事也纷纷前来关心我的身体状况。尽管身上的疤痕尚未完全愈合,我的心里却涌动着阵阵暖意。
在一个控制点测量时,居住在附近的一位老党员与我闲聊,讲述了当地几十年来的变迁,并打心里称赞我们的勘测工作,对库区发展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自己观测和记录的每一组数据都并非冰冷的数字,而是库区发展的一块块基石。
这段经历让我对水文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未来,我将不忘初心,坚守不畏艰难的作风,牢记彭万兵局长在新职工见面会上“青春无悔,奋斗以成”的寄语,在长江上游水文广阔舞台上,用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