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感想 | 长江大河流转时,光风霁月话水文

稿件来源:万州分局 发布时间:2024-06-03 作者:游佩燃 编辑:肖羽 打印

50年代万县站职工手绘万县站水准点考证图

城陵矶数字孪生水文站平台


有人说时光如河,也有人说时光如电,要么奔腾不息,要么白驹过隙。近日,个人有幸参加水文局组织开展的百年老站编纂工作,以及水文局主办的水文监测信息化培训班,深有感触。

基层水文工作的变迁,在这两次工作经历中联系在了一起。从过去到现在,长江水文的历时沉淀,恰如一瓶美酒,久储香醇,芳香四溢,值得细细品味

近代以来,万县水位观测可追溯到1917年的万县海关水尺。1951年,万县水文站设立。百多年来,万县水位观测从未间断。我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水文老前辈将这些资料保存得十分完好,万县水位要素百年的变迁,从而有了一个完整的线图。通过回望历史,深刻感觉到上世纪50年代以来水文监测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比如,测验一个大断面,要提前准备一天,测验从开始到结束,要整整三天。没有全站仪,用的是经纬仪;没有计算机,用的是算盘;没有专用的水文测船,只有租用小木船。

就是这样的条件下,万县站一步步艰难走来。有时候,从1到10或许不难,可从0到1却有可能难入天堑。

在水文监测信息化培训班,周波处长展示了城陵矶水文站的数字孪生平台。我顿时感慨,如果那些老前辈们,看到如今的水文现状会是什么表情?我想,他们在感到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或许是欣慰、感动和骄傲。他们在艰苦岁月开山凿路,打下了长江水文事业的一块块坚固基石,一步步推动基层水文事业发展向前。现在,长江水文基层测站实现了空天地一体全感知,能远程视频监控,有历史各次大洪水模拟,甚至还有AI辅助计算。以前不敢想的,现在都有了,甚至更多更广阔的“愿景”也正在路上,这是长江水文基层测站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迈向现代化,与时俱进的生动写照和缩影。

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更好,大概就是基层水文发展的历程。曾经有一位水文老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参与和实现了万县站监测技术大进步,比如ADCP测流、水位自记、自动报汛,你们这一代也大有可为,准备拿出点什么亮眼的呢?”

面对这个问题,在几年前,我无法回答。可是在现在,我觉得似乎有了方向性的答案。数字孪生、全感通、愿景系统,这一个个新技术新事物,将是基层水文站发展的必经之路。或许在探索初期,仍然有不少的困难,但这将是大势所趋,是帮助我们从繁琐细碎的一线工作中解放出来的必由之路。我相信,只要坚持技术创新,与时俱进,基层水文更加美好的“愿景”,正在跑步到来。

百年水文,翻天覆地。一个时代的基层水文人,有一个紧跟时代的梦想,或许每一代都不一样;但一颗忠诚水文事业,为水文事业添砖加瓦的赤子之心却是一样的。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基层水文事业薪火相传,一定会永葆常青。

责任编辑:党群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