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军长征路,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稿件来源:河道勘测中心 发布时间:2019-09-05 作者:孙征安 打印

“会师遵义,饮马长江”。在上游局遵义党性学习教育培训班上,我们模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整齐而响亮地喊出了我们的口号。本次学习教育以模拟中国工农红军军委扩大会议的形式,采用车载教学、现场教学和讲座授课三大教学方式,为我们上了生动且难忘的一课。参加这次党性学习教育,我感触深刻,收获颇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登顶娄山关的小尖山时,脑海中不由想起这句诗。这是怎样的胸怀豁达,才能把万里远征的艰难险阻和历经的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展现出如此大气从容。红军让人敬佩,长征精神值得传承。无论是高级将领邓萍的英勇事迹,还是卫生员龙思泉的故事,都能让人为之动容。随着声情并茂的解说,天空开始飘起了细雨,微凉的秋雨落在脸上,打湿了每一个人的眼眶。走在烈士陵园中,脚步格外沉重。要是当初没有千千万万的他们奉献自我,就没有现在的岁月静好,繁华盛世。

长征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就是完全的奉献精神,忽略个人的生命安危以及利益,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放在首位,保持革命理想信念的坚定,对革命事业有信心的精神;是拯救中国于危难之中,拯救黎明百姓于贫苦之中的精神;也是甘于吃苦耐劳、敢于艰苦奋斗、同于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参加学习教育前,在我记忆中最初较为浅显的了解遵义会议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理解和认识较为浅显。这次身临其境,终于对遵义会议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学习认识,了解会议的前因后果。遵义会议是长征的分界线,前半段长征的失败为遵义会议召开埋下了伏笔,后半段长征的胜利是遵义会议之后的战略成果。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会议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地位,肯定了毛泽东的战略观点,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正是毛泽东同志坚持与错误路线斗争,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

长征共有四路红军出发,共经过14个省,渡过的主要大江大河有24条,翻越的主要雪山有20多座,还穿越了15200平方公里荒无人烟的水草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平均三天打一场遭遇战,每行进300米就有一名指挥员献出宝贵的生命。相比长征,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算得了什么?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担当负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单位新发展作出应有的成绩。

 

责任编辑:党群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