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见证基层水文工作的变迁

稿件来源:宜宾分局 发布时间:2021-06-29 作者:李智 编辑:邬向东 打印

我的童年、幼年、少年时光,几乎都是在屏山水文站度过的。我父亲当时是金沙江控制站屏山水文站的站长。那时候,水文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屏山水文站离县城十里路途,唯一通往县城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生活物资都得从县城采购过来。曾记得上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时,我和弟弟象职工郭师傅的孩子一样,得步行一小时去县城学校上学。


01屏山站老照片_副本.png

图片一:七十年代的屏山水文站


那时候的水位观测全部采用人工观测,还没有自记。水情报汛也是传统的电报方式,至今清晰记得那个年代每天早上八时,就会听到水文站田阿姨用大嗓门通过手遥电话报水情:“0165宜宾,0433重庆…….武汉、江陵、沙市”(这些名称是电话挂号,对我来说终身难忘)。有时候因为暴风雨,电话线中断,水文站的职工就得人工步行去县城邮电局送报文,那里的水雨情拍报的困难程序,现在的年青职工根本无法想象。

大约到了七十年代初期,屏山水文站开始建设安装浮子式水位自记测井,在安装测井进水管道时,我父亲和几个职工穿着裤衩,亲自在河水里去操作。(那个年代的职工经常自已动手,做一些现在来说是请临工干的杂活)。因受水流及地形条件的限制,屏山水文站修建的一级岛岸式自记水位测井,只能记录到285米以上的中高水位,而在每年的中低水位时,水位观测都还是人工观测,这种情况直到九十年代。早期的的水位自记是每天都要换纸的日记型自记水位计,每天八时观测水位时得校测和更换自记纸。八十年代中期才有了汉口水位总站研制的月记式水位自记仪(一个月换纸一次),但月记式水位计也存在一个问题,那种折叠式记录纸由于受潮原因或纸张的质量,差不多会出现卡纸现象,影响正常的自记,所以那时候的人工校测至少每天早晚八时二次,涨水期间会不定时增加检查的次数。所以人工观测水位的工作量仍然很大,没有因为自记而解决人工观测的。


02自记水位纸_副本.png

图二、七、八十年代使用的日记式水位计自记纸

13八十年代后的仪器_副本.png

图五、八十年代未代表性的SCJ-50月记式水位计


在九十年代时的水情拍汛方式换代为采用的自己单位的电台报汛方式,各站通过电台将水情传送至重庆水文总站。这种方式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大,效果也不理想。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各水文站才开始普及气泡式(压力式)水位自记,气泡工水文计因为安装简单,一次性投入小,建设周期短的优点,因此水文站水位站的水位自记才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直接目前,气泡工水位计是我们长江上水文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水位自记方式了。以宜宾分局为例,目前只有宜宾水位站使用的浮子工水位自记仪,其它全部采用的气泡式水位自记。因为该仪器使用稳定可靠,大约是在2010年以后,各站的水位观测任务书里才规定为七天左右进行一次人工水位观测检查,观测员视情况七天进行一次。至此才真正意义大大解放了水位观测的人力劳动。

同时水情报汛利益于网络通汛及计算机互联网的产生,已经摒弃了电报方式,采用了GPR方式或短信方式进行报汛,水位、雨量信息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逐时自动传送到分中心及各个受报单位。人工报汛年代,以寸滩水文站为例,因为需要报送的单位很多,报文的多少需要又不报,还得分成七、八组报文来读,校,完成一次报文发送慢一点都要几分钟,时间非常紧张。水位雨量全面实现的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实现传送,真正意义的解决了生产力。我们八十年代参加工作时,一般的缆道水文站有十三个左右职工,现在一般的水情只需要一个职工值守测站即可,枯季时还可以实现无人值守。

可以这么说,水情测报方式从人工到自动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时间仅有短短的四十几年。作为一个水文老兵,我切身见证和体会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水文现代化,已经不是一句口号,正在我们身边一步步实现了。


责任编辑:党群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