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涉及编程,那还得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华东水利学院陆地水文专业函授学习的时候。在那个年代,计算机还是珍稀品,一般看不到,更谈不上接触使用计算机了。专业学习时有一门课程叫BASIC语言,就学了点理论,没有实践,更谈不上编程。
在八十年代未,原重庆水文总站为各勘测队配置了一台PC-1500A的袖珍计算机,该机器支持BASIC语言。这个机子可真是个宝贝,由各勘测队专人保管使用,一般职工还没有机会接触到呢。
后来,当时还在金勘队工作的同事邹正(现涪陵分局局长)自学编程,写出了三等水准程序及流量测量程序,我对此也是非常感兴趣。不过,仅仅为了要把别人PC-1500A机中的程序弄到自己的机子中,就两个办法,一是接照程序语句文本手工输入进去。可想而知,几百上千条语句得弄多久。另外就是把程序语句录入到录音机使用的磁带上,然后再用录音机反向把磁带里的内容,录入到机子里,这个过程比较麻烦,时不时还要重来。我就曾一句一句地把邹正机子里的三等水准测量程序,手工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输入到我的机子里。
大概是重庆水文总站组织丰都地形测量中的长途水准测量,以及后来宜勘队的长途水准测量,我就是用PC-1500计算机配合手机记录,感觉比计算器效率提高了不少,只要数据不输错,记载计算就不会错。
九十年代,各勘测队陆续有一个测站,开始配置286计算机,有计算机的开始使用邹正利用QB(quick basic)语言编的流量测验程序。那时候的流量测验程序还是在dos界面下运行,操作还得记住好几个dos命令,完全不象现在windows下运行程序这么直观简单。为了推广运行这个程序,专门把邹正请到高场水文站,我和原站上负责人向他请教,学会了在第一代计算机上使用流量程序。期间有一个插曲,原站上负责人不会英文,为了学习程序操作,记录每一个操作步骤,整整写满了一个软面笔记本。用程序测流与手工计算相比,测量一结束,马上就得到流量结果,完成速率是以前不可想象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后来大概是2003年,一次在上游局整编工作中,邹正约我一起开发水文站外业测量程序。但说实话,直到那个时候,我也没有编程的概念,心里一点底也没有,抱着学习的态度参与了此项任务。另外还有武隆站的罗忠,我们三个人一起,加入了由时任上游局副总工程师张世明牵头的流量输沙推移质测量程序开发技术小组。那时没有专门的办公室,我们几个集中在上游局招待所房间里进行这项工作。我没有系统学过编程,也没有接触过VB语言,我使用的笨办法就是,反复学习邹正的流量测验程序,依样画葫芦,不懂就请教,边学边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世明同志精心指导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技术小组在规定的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程序研发,实属非常不易。邹正负责的是流量单沙程序,我完成的是输沙测量程序,罗忠完成的是推移质测量程序。回站后我趁热打铁,编制了颗分外业测量程序、流速仪比测程序、大断面全站仪外业测量电子表格、岸缆站缆道垂度测量等电子表格。目前这些成果仍然在上游局外业测站测量使用。
VB,即是VISUL BASIC,从字面意义就是可视的BASIC语言,使用它编制程序,所见即所得,不需要顺序执行语句,VB语言比较好入门,也是一种快速应用开发的语言,但要把VB学精学透彻,在短时间里并不是那么容易。
可以先学习一下VB的体系结构,大致看看就行,可能其中会有些概念搞不懂,这些不要紧,不用去深究,时间长了,接触多了,就会熟能生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了解VB适合做什么,它的编程特点和运行机制是什么等,概括性的东西要有了解。
然后可以开始从语法学起了,VB语法并不难,但对于每个语法要点,一定要练习一下,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先不要急着实现太多的功能,这个时候也不可能实现。
接下来我们可以熟悉一下VB提供的那么多控件的应用了。VB提供的控件很多,最好逐个参考msdn做一些小程序试一试,不必记住所有控件的接口,但要知道以后用到的时候怎么查资料。实际上,我们水文工作中能用到其实只是很少的控件而已。
总之,我觉得学习编程是一件有乐趣的事,也可以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只要持之以恒,有初等数学基础,(有英文基础更好,没有也没有关系,可以死记硬背语句的英文符号),经过不懈努力,就可以入门并提升。 当然要学好编程(有很多的程序语言、数据库等)也不容易,必须持之以恒,不然会前功尽弃。当然学习编程也是一个枯燥和磨炼一个人心境的过程。伟人毛泽东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果不下功夫也是不可能学好编程的。同时我觉得编程也是有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当你看到自己编制的程序,能够解决生产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时候,就会感到特别高兴,特别充实。
如今已进入数字信息时代,各行各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程序软件,计算机与软件正更加密切地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亲密“同事”和工作“伙伴”。个人认为,专业软件需要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培养本单位年轻软件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还需要专业建设、学习培训、经费投入、激励机制等多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对我自己而言,也仅仅只是学会水文测站软件编程的一点皮毛而已,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同事,能够喜爱编程、投入水文软件编程中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PC-1500A袖珍计算机,当时的价格不菲
dos系统操作界面(初次接触dos,象牛啃南瓜,不知如何下手)
八十年代初手工记录,手工铅笔加复写纸记录的流量资料
九十年代用QB编制的流量程序生成的记录表(针式打印机打印)
九十年代中期,邹正用BASIC语言编制的三等水准程序,PC-1500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