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原本2月初节后上班开展的水质工作,被迫延期到3月份。我们开玩笑地说,这是“史上最长的假期”。但习惯了忙碌负荷的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人,隔三差五就要在自家工作群里问一句:“疫情好像控制住了些,咱们什么时候可以正常取样呀?”
通常情况下,常规的生产任务在水质人的心中,是不能被耽误的。这里每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水质人,都听到前辈言传身教:“哪怕下刀子,都要把水样取回来”“生产任务是我们的根本”等等。于是在家隔离解除后,终于可以开展部分工作,哪怕是“新冠”这把“刀”,也没有令任何一个水质人忘记过肩上的工作责任。
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涉及83个常规断面的生产任务,加上金沙江下游水质监测项目,疫情期间开展工作,则是难上加难。中心负责人结合各省市防疫要求,合理安排能正常复工的15名职工,分批次在重庆多个区县,以及四川泸州、云南昭通、贵州遵义和铜仁等地开展采样工作。上游局相关部门积极提供了充分的后勤服务,部门职工也非常细心,为外出采样的同事准备好口罩、手套、酒精等防疫物资。出门采样前,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入住当地要求和手续,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我太难了”
“我太难了,云南巧家县的宾馆,不让我们住宿!”工作群里负责采集金沙江巧家断面的王宇翔,一句话让大家的心都悬了起来。这条线路取样点多,中途住宿极不方便,县城之间相隔甚远。“我现在决定返回东川区居住,第二天再多花点时间开车到巧家,不耽误取样!”他知道大家担心,不到十秒时间,在群里说了第二句话,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虽然都心疼他往返兼程辛苦,但能够解决住宿问题,也算特殊时期的一次幸运。
“我太难了,取完牛栏江断面的水样,晚上赶至昭觉县城,所有的饭馆都没吃的,只好在宾馆支锅下面,没肉没菜,就着少许盐,三个人好赖算打个边炉!”溪洛渡采样小分队,都是些年轻小伙儿,采样疲惫下来,还要忍着饥肠辘辘,洗手做碗羹汤。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太难了!”我的耳边常常能听见这句话,疫情期间家住湖北的刘陈飞,需要隔离无法返岗,却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其所在村里的志愿者活动,帮忙驻守路口,购买物资。未能返岗的职工承担的相关水质监测分析任务,其他职工主动顶上,大家加班加点,没有一丝抱怨。采样途中餐饮不便,大伙就着车前盖,一盒牛奶,一点干粮,将就一顿,不耽误取样。
水质采样
是的,2019年突然爆红的那一句“我太难了”,在现如今这个特别的时间点上看,除了字里行间的无奈与顾影自怜,却又展现出在困难中,那一张张不怕苦、不放弃的生动脸庞。负重前行,一直都是上游水质人工作常态,泪水、欢笑、苦乐,都是工作的各种滋味,没有经历,无法体会。他们的身影里,总藏着勇气与坚韧,信心与责任。
——执炬迎风
因高速路上突遇前方交通事故而被耽搁,就在前天夜晚,我和驾驶员师傅在黑灯瞎火里,深一脚、浅一脚,赶至松坎县城入住。黑暗中手机的萤豆之光,让我想起一个词语——执炬迎风。本是说拿着火把迎风而行,会因贪念黑暗中的光明与温暖,而烧伤自己的手。可当时我心里生发的却是一种类似于英雄主义的义无反顾。想起疫情复工期间身边每一位同事,他们所作所为,令我由衷敬佩。这次疫情让世界、国家与个人,都承受巨大的考验。与新病毒疫情抗争,就如同摸黑行走一般,怕黑是本能,而黑暗之所以令人生畏,是因为有太多的未知和带来的风险困难。面对困难,总有人冲在前面,挺身而出,勇敢担当。为大家分发防疫物资的是你,加班分析准备方便食品的是你,收集各省防疫要求安排采样路线的也是你。接样室,那里有你专注检测的样子;任务下达,那里有你行动的身影;实验室忙碌的是你,办公室操劳的也是你。虽然暂时的困难,每一步都很艰难与漫长,但你的脚步,却是如此从容有力。与水质人同行,每一个情节,都有许多感动,也给我上着一堂堂生动的人生课。
实验室水质分析检测 左新宇摄
无论风雨还是险阻,总有一种力量,从心而生,责任在肩,行在脚下。防控疫情的非常时期,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人,比以往更加严谨审慎,也更加努力担当。
采样返程,春日里的花海,葱郁夺目。时光像江河,奔流不息。我想,水质人就是那一缕缕粼粼波光,闪耀在那一重重大大小小的浪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