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侧记]波罗历险

稿件来源:攀枝花分局 发布时间:2019-01-03 作者:张斌 打印

 

冰天雪地 定格记忆

113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境内金沙江右岸再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并形成堰塞湖,水位快速上涨。

——赶到现场,设立水尺

11321时,攀枝花分局局长王进打来电话,大意是:现在堰塞湖水位上涨很快,情况非常紧急,根据水文局和上游局安排,准备安排我率先赶往堰塞湖上游波罗乡,设立水尺,开展水位应急监测。

放下电话,心里有一丝紧张和不安。因为参加工作以来,还没有参加过应急监测,没有经验,所以有压力。又有一点兴奋,作为一个水文人,本职工作就是观测水位、测流、取沙等方面。在堰塞湖上游观测第一手水文资料,为抢险救灾有关方面提供及时、科学的依据,是水文人应尽的本分和责任。夜里,无心入眠,半睡半醒到天明。

4日一早,王进打来电话安排:立即租一台车,请一名临工,安排好离开后岗拖站的测报工作,主要带上设立水尺设备和工具,干粮及充电宝,立即前往波罗乡,一定注意安全,一定要快。

水文人常说,洪水就是命令。如今灾情、险情就是命令。大约半小时多,我就按要求准备妥当,于845分开始动身出发。一路过关通卡,于1221分到达波罗乡金沙江与臧曲河汇合口,也就是“1011”堰塞湖傲次乃设立水尺位置,以最快速度设立好第1根水尺。 1230分,向攀枝花水情分中心及相关各方,报出第一个水位监测数据:2909.05米,并发回前方第一张照片。

——天寒地冻,昼夜监测 

在海拔近3000米的堰塞湖区域,走几步都让人气喘吁吁,更别说不停往返于江边与临时营地,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人头疼,呼吸急促。水文局和上游局领导,以及前后方工作人员纷纷在微信群里提醒:任务艰巨,做好打持久战准备,注意合理安排休息,熬夜,不容易,调整好,安全第一!

天色渐暗,山间飘起雪花,阵阵寒风袭来,我不时打起冷颤。附近村民早已撒离,最后坚守的武警也撤离了。天黑了,气温骤降至零下,穿着厚厚的棉衣依然很冷。放眼四周,一片漆黑,没有一点灯光。群山空寂,只有我和租车驾驶员、临工多登三人仍在坚守。我与多登不断重复着打桩、设尺、取桩,观测水位、报水位……

21时我们生起柴火取暖,驱走深夜的寒冷和孤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水位不停上涨,观测持续不断。整夜我都没有睡,也睡不着,心里老挂记着水位观测,平时遇到发生洪水时,在水文站也是这样,睡不着,习惯了。接下来一直坚守金沙江堰塞湖湖边,紧张有序观测水位,并为地方有关单位、金沙江上游水电公司提供水位数据。

116日下午5点许,胡江携带仪器到达波罗监测站点,与我会合。简单寒暄沟通情况后,我们便立即查勘自动水位站安装位置,于1950分安装完毕。胡江调试仪器,我立即折回进行人工观测。20点,自记水位数据传回攀枝花水情分中心,21点人工水位和自记水位比对无误后,正式启用波罗自动水位站监测,至此结束了长达50小时的人工观测水位报讯。长时间的不眠不休状况,我终于得到暂时的“解放”。

——多方合作,共同监测

堰塞湖水位持续上涨,临江工作生活帐篷被淹没,需要多次后撤搭建。118日进行第一次搬迁。当天,长江委水文局原局长王俊等领导,来波罗水位站,看望慰问我们,指导水文应急监测,嘘寒问暖,让我们甚是感动,备受鼓舞。9日进行第二次搬迁,10日同普乡至波罗乡公路48公里处很快被淹。我们一边监测,一边沿着上涨的水位后退,寻找合适监测点。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我负责搬“家”,同时选择监测断面,埋设临时水尺,引测高程。一路由胡江负责,对波罗水位自动监测站进行搬迁。

傍晚时分,未见胡江与多登前来汇合,我心中十分焦急,手机信号也是断断续续。我好不容易联系上昌都市副市长泽仁俊美和昌都水利局有关负责人,告知我们还有两名工作人员未撤离,请协调冲锋舟支援。他们告知我前方正好有一艘,是当地电信局工作人员维修通信机站用的,可以借用。可是联系不上胡江与多登,我又与电信局负责人联系,请在码头喊一喊:“长江水文监测人员,请上船。”

我也请求冲锋舟驾驶人员多等一会儿,一定要将他们安全接出来。2053分,联系上胡江,他已上船,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点。2115分,我们三人终于会合,总算有惊无险。

1111日,我与华电波罗水电站筹备处总经理黄远龙,西藏水文局副局长洛珠尼玛,协商白格堰塞湖退水水位监测事宜。经沟通协商,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相互配合,联合监测,数据共享,信息互通。1113日,联合监测小组在同普路48公里处,监测堰塞湖溃决过程水位。14时,水位开始下降。我们用全站仪每10分钟测量一次水位,并借华电卫星电话,每小时向攀枝花水情分中心报一次水情信息。17时后,观测点不适宜观测。1730分,淹没的公路露出水面,道路大面积塌方,交通被迫中断。

我们向当地老乡打听到,后山刚修了一条山路,越野车勉强可通行,不过很危险。我们毅然决定带上仪器和夜测设备,乘坐华电公司越野车追着退水测量。车辆缓慢向山顶行使,慢慢验证了老乡的话语,全线没有护栏,公路内侧是绝壁,外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多数坡度有40度左右。在崎岖的小路上颠簸约2小时,绕行至波罗乡后山遇公安设卡,经多方协商仍不许通行。我们只好返回“营地”,向水文局领导汇报情况。后经协调,特许通行。

22点,我和胡江、多登背上仪器,以及夜测物品,翻山、穿树丛,步行5公里,到达波罗乡退水后的废墟,已是凌晨140分。发现手机信号全无,我们仍一小时测量一次水位,记录保存数据,等撤到有信号的地方,再报送出去。气温十分寒冷,全站仪刚架好,表面就附着一层晶莹剔透的霜。零下15度,对全站仪电池(低温消耗大)是极大考验,对我们来说更是极大考验。在天然冰窖里,我们连续观测了几个小时。

我们三人冻得直啰嗦,一摸雨衣,里面衣服已打湿。也许是汗水,也许是露水。我们找到一个经未淹没的房屋,想找个人家避避寒,结果空无一人,当地居民早己撒离,还没有返回。在荒凉的废墟中,虽然木头较多,全被水泡湿。在高处找了一户人家的柴棚(三面透风),从倒塌的房子边捡些较干柴火,生火取暖,将打湿的衣服烤干。边烤火边瑟瑟发抖,前面烤着背后凉,后背烤着前面冷。测量间隙,我们不停的煎着“二面黄”。方圆几公里没有一点灯光,寒夜是如此寂静,偶有几声犬吠,只有天空少许的星光,伴我们到天明。在波罗乡的废墟中,我们度过了人生特别难忘的一夜。 

——完成任务,安全撤离

1114日,观测完早8时水位后,我们背起监测设备,撤离波罗乡。步行4小时,于1130分到达冲桑村村委会。与外界失联12小时后,我们第一件事就是给后方报平安。至此,我们总算有惊无险地完成了此次水文应急监测任务。

此次应急监测,我们波罗站小组历经10天,埋设临时水尺50多根,测设临时水准点12个,观测及校核水位共计172次,建设水位计自动监测站2处,营地搬迁5次。

此次应急监测持续时间长,地处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危险随时考验应急监测人员的身体和意志。我们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完善监测措施,既大胆无畏,冲锋向前,也细心谨慎,确保自身安全。经历一番磨砺,感悟一番体会,艰难险阻没有使我们退却,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勇敢。

经历这次应急监测,也看到了自身工作技能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学习专业知识、新仪器和新技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把应急监测经验体会转化到日常工作中去,进一步提升应急监测基础本领。

责任编辑:党群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