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一线丨雨汗交融的河道勘测现场

稿件来源:河道勘测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21 作者:冯国正 编辑:孙振勇 打印

国庆中秋假期一结束,河道勘测中心便组织4个作业组,启动金沙江下游4个梯级水电站库区的水文泥沙观测工作。累计投入46人,配备船舶8艘、车辆8台,以及多波束测深系统1套、单波束测深系统5套、无人机机载雷达3套、GNSS设备17套、全站仪5台。全体人员严守安全规范、严控观测质量、紧抓生产进度,确保项目组织高效、作业有序推进。

图片2.jpg

水位及陆上地形观测

3.jpg

声速剖面测量

10月20日起,4个作业组所在的区域——向家坝坝下游江安县、溪洛渡库区大兴镇、白鹤滩库区巧家县,均出现持续阴雨天气。为保障项目进度,队员们坚持冒雨作业,全员配齐雨伞、雨衣、筒靴,人员防护与仪器保护工作同步落实,无一疏漏。

1761028701200019728-user.jpg

冒雨水上作业

为确保观测数据完整可靠,面对浅滩区域,队员们涉水作业;遇到植被密集地段,则采用RTK技术进行补测。尽管阴雨天气导致气温持续下降,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队员们浑身出汗,雨水与汗水交织,尽显河道勘测人的责任与担当。

1761030350919046899-user1.jpg

测量队员刘珂冒雨涉水补测浅滩

大半天的冒雨作业,队员们的衣物早已被雨水与汗水浸透。到达住地,换上干爽的衣物后,绘山测水创新工作室、智绘河库创新团队随即开展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研讨。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先后完成等高线精度统计、正复测断面最优测点自动匹配、基于机器学习的水库泥沙密实模型等程序编制。后续,还将结合近年来各级检查意见,完成过程资料检查程序编制。

今年是人工智能在上游局河道勘测工作的应用元年,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融合应用,为河道勘测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1761030508702085618-user2.jpg

创新工作室成员讨论质量控制程序编制

责任编辑:黄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