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智慧 勇担使命 ——参加青年理论学习专题读书会心得体会

稿件来源:万州分局 发布时间:2025-10-11 作者:刘贸 编辑:肖羽 打印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治水不仅是工程技术的实践,更是为民初心的坚守。从大禹治水疏导江河,到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千年水利史就是一部中国式治理智慧的缩影。

近日,长江委水文上游局万州分局团支部组织开展“汲取治水智慧,强化使命担当”青年理论学习专题读书会,围绕《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深入学习贯彻国家“江河战略”》和其他相关著作交流分享。青年团员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一起深入学习、思考、分享,探讨个人工作经验与治水实践的结合点。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不同于幼发拉底河的平静,长江黄河在历史长河中时而狂暴如猛兽,时而滋养千里沃野,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正是在与水共生、斗水驯水的漫长历程中孕育成长。治水与历史中的无数王朝兴衰紧密相连,治水便是治国的缩影。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一直存在,需以全局视野,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先民以智慧驯服江河,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等工程至今仍润泽一方,彰显了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治理智慧。

而今作为水文人的我们,更应以责任守护安澜,培养全局意识,多措并举,结合时代发展的AI和数字孪生技术提升水文监测预警能力。治水,治的是时间维度上的长期平安——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科学配置水资源才能实现人水和谐。面对极端天气频发和各种水资源污染带来的挑战,我们须将“智”与“治”融合,从历史治水经验中学习。

看着新闻报道的一些水污染事件,我更加意识到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广西南宁市委、市政府曾高瞻远瞩,统筹推进防洪堤建设、河道治理等多项治水工程,最终显著降低城市洪涝风险,守护了万家灯火。这启示我们,治水不仅是技术攻坚,更需担当精神与长远眼光。未来,我们可以在数字化时代,多记录治水实践、水资源现状等关键信息,多宣传节水护水知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水安全意识。

科学治水不仅要做加法,也要善于做减法,摒弃粗放利用与短期利益思维。从源头管控高耗水项目,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生态留白,为自然减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水之道在于取舍有度,既要兴利除害,也要学会留白守绿,让河流休养生息。

这次青年理论学习专题读书会活动,不仅使我学习到了其他团员青年的工作经验及关于治水的思考,更让我对自身工作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为新时代水文青年,应掌握系统思维,汲取久久为功的精神力量,立足岗位精研技术,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战略,用青春丈量江河、以热血守护安澜,为促进人水和谐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党群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