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参加国有资产管理培训的几点思考

稿件来源:综合事业中心 发布时间:2021-07-20 作者:惠燕莉 编辑:党群办公室 打印

近期,我参加了长江委水文局在上海举办的资产管理培训,仔细思考了自己以后工作的重点。面对资产管理新形势、新政策和新要求,基层资产管理员如何迅速适应,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我的答案是瞅准变化,把管理的重点集中到变化上,工作重点集中到难点上。

国有资产管理变化有哪些?我理解的有三点。

一是管理角色变化。管理范畴上变大,从计划配置,财务管理,实物管理,角色从领导—财务—事业中心—使用部门,伴随着资产生命周期每个环节都有相关制度,或者法律约束。资产管理不再是事业中心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贯穿整个资产使用周期,涉及每一个人员和环节。

二是实物资产处置环节变化。以前资产购置后,实物重视的是资产使用功能,工作完成一切皆安。如今资产管理条例,处置环节也重视资产本身实物的管理。物尽其用后,哪怕仅剩一个零件,也需交回进行最后一步集中处置。实物管理变化从“领—用”两个环节,变化成“领—用—还”三个环节。

三是从管理角度开始,更注重信息化、科学管理。要求合理配置,资产做到高效使用,年终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我从河道勘测中心调动到事业中心从事资产管理工作时间不长,对资产管理认识相对局限在自己的日常工作范围。目前我的工作难点是什么?难在历史资产盘点。

一是上游局国有资产数目庞大,历史资产实物管理难度大。专用设备大多为水文站,水位站,专用站使用,分散在上游局各个测站。卫星一体机、遥测终端、传感器等观测设备,据我所知进行过集中更新换代。尤其水位计这些设备,遇涨大水又极易损坏,更换频繁。设备坏了、更换了,替换下来的实物在哪里?时间久了无法追溯。账多,实物少,是测站专用设备的现状。更新频繁的这类设备,换下来暂时达不到报废条件,由于管理的种种原因,现在是个难题。

二是使用人追溯难度大,盘点工作进度慢。我局2019年以前的出入库登记记录为纸质账簿,只对领用部门做记录。领用单大多只体现领用人,一人多领,代领,代发放现象多,使用人记录多不详。甚至因为直接发放使用部门,管理部门没有入库环节,领用记录缺失。部门之间私下调剂,不通过资产管理部门更新。多数部门实物登记不全,有的没有完整的台账。现在盘点工作基本上是反着来,根据实物品牌型号来一一对账,逐条核实、补充使用人。

三是历史资产实物归还难。一方面客观原因,丢了损失了没法还;二是大量的专用设备、公用设备长期无专人监管,时间久了找不到实物,谁来还?第三,退休调离人员使用资产无从追溯,怎么还?一个“还”暴露了很多不足。如何满足新变化,以后怎么贯彻执行新政策,都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后工作重点是什么?历史资产管理如何迅速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是下一步资产盘点和管理的一项重点任务。

1、有实物谁管都没有问题,没了实物谁管都是问题。加快资产清点力度,个人使用的实物谁使用谁负责。公用设备实物,明确监管责任。

2、以近两年建立的资产总账为基础,建立1+8+6(1个资产管理库房,8个机关部门、6个外业分局)台账数据库,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对代领、一人多领、直接发放等特殊情况,及时确认使用人,监管人。交代领用人领回后,一定要在分局兼职资产管理员处做好实物登记。从目前情况来看,分局安排同一个人长时间管理仪器设备的,相较新手来说,实物登记较全,对账工作完成较快,已经进入到盘点签字确认环节。以后希望各分局兼职管理员尽量能固定下来,多参与资产实物的日常管理工作。

3、实物资产今后如何做好“还”这个工作。上有要求,下有需求,难在管理上。要做好以后的资产管理,我认为除了对政策要求进行大力宣传,另外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进行合理约束,适当激励。

其实基层资产管理工作对专业需求并不大,需要的更多的是认真、细致、严谨。事多事杂,是特点,人员少是现状。从这次培训,我也切实感受到了目前资产管理工作,从上至下都非常重视,形势解读,政策宣贯,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管理交流探讨课程安排,这是我做这项工作以来第一次接受系统全面的资产管理培训,获益颇多。资产专项检查后,在局领导重视下、财务、事业中心积极配合,机关办公家具盘盈工作、贴码工作开展顺利。江北基地基建项目待验收文件、票据搜集齐全也能尽快开展入账工作。进一步做好全局资产的盘点到人,盘点签字确认,这是基础工作,要花时间切实做好。盘点结束后迅速汇总报废申请、特别是对无人知、无人用、无人管的“三无”资产,做好本年度处置申报事项。

现阶段国有资产监管已经上升到国家高度,管理责任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资产管理员,我处在整个资产管理环节的重要一环。下一步,要继续强化认识,借鉴好的管理经验,探索适合单位的科学管理方法,瞅准变化,攻克难点,积极适应新要求,努力做好我局资产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党群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