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随着最后一份浮游植物生物量细胞密度项目监测结果报出。结果表明,金沙江向家坝库区某两处库湾(以库湾A、库湾B代替)内藻类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也标志为期10天的向家坝库区库湾A和库湾B水华应急监测正式结束。
遭遇水华 从容应对
5月16日,我局水质监测人员在金沙江向家坝库区日常监测途中发现,在某两处库湾(库湾A、库湾B)现场,水色疑似异常,叶绿素a参数监测结果偏高,还伴有溶解氧异常现象,两处库湾疑似发生水华现象。监测人员迅速按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预案,对现场展开调查,对现场参数进行复核,并采集水样返回实验室进行相关参数测定。
现场采集藻类样品
18日中午,现场和室内测定数据均表明,两个库湾内叶绿素a和溶解氧均异常,藻类密度偏高。其中库湾A藻类密度达到107级别,水色异常面积达到库湾总面积的70%;库湾B藻类密度达到106级别,水色异常面积达到库湾总面积的40%。两个库湾内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水华,且尚处于初期,刚形成不久。为积累新水文情势下金沙江流域梯级水库富营养化、水华消退规律及机理研究所需的基础数据,准确掌握库区水华情况,回应社会舆论关注,经请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由水环境监测分析室及宜宾分局成立联合应急监测组,针对金沙江向家坝库区内库湾A、库湾B启动水华应急监测工作。
星夜驰援 连续监测
确定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后,相关人员立即开展前期准备。为了节约时间,监测组在3个小时内,编制审定应急监测方案,并陆续落实具体人员分工,迅速完成外业采样、现场监测器材,以及实验室检测等系列准备工作。随后,监测组分别由重庆和宜宾出发,前赴水华区域开展工作。
19日一早,外业监测组到达现场,再次查勘后发现,两个库湾的水色异常范围进一步扩大,水色较以往有一定程度加深。监测组判定,现场水域符合水华初期的相关要素,正在向更严重的水华中期演变。在确定情势后,开始第一次监测取样,水样陆续送至宜宾水环境监测分中心进行检测。
水华监测现场
为准确监测水华演变,获取藻类生长过程中涉及的系列数据,每天的监测从早上八点开始,持续到晚上六点结束。监测人员往往天一亮就起来,快速奔赴现场检测水体多项指标。两个库湾相距不远,只有几公里,监测人员需要不断往返,持续对两个库湾进行定时监测。为了赶时间,一日三餐都在现场,泡面和零食果腹充饥是常事。随着水样辗转,傍晚的实验室十分忙碌。显微镜、过滤器、水浴锅、高压锅、分光光度计,每台设备早已准备就绪,水样一到,立即开展检测分析。每晚十点,监测组要报出当天的监测结果,为领导小组决策和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每天的室内检测,也往往要持续到深夜,数据报出后,大家方才各自回家。
实验室藻类检测
这样的水华应急监测经历不多,还要搞多久,大家谁也不知道,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相互间打气鼓劲,默默地坚守在应急监测阵地,全力守护着一方水质安全。
智慧监测 科技助力
水华区域范围判定是水华生消的重要参考依据。因为两岸倒影和天空反光,加上肉眼观测误差,往往难以确定真正的水色异常范围。这时,无人机摄像便突显出崭新优势。
水色航拍图
水华区域模拟影像
借助无人机,按照设定好的固定参数,在固定点位对水域进行拍摄,所得的影像使监测组在确定水色是否异常方面,变得相对简单。同时,监测组将同一区域在不同时间段的影像进行对比,可以及时观察和确定水华的发展情况,再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拍摄影像进行分析,确定水域范围。另外,监测组还利用最新的3D影像结合虚拟现实(VR)合成技术,模拟出现场的三维立体空间影像,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直观地观察水域水华。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就必须要创新。每次要不搞点新东西出来,慢慢的就会落伍了。”监测组有人打趣地说。
圆满完成 收获颇丰
26日,库湾A全部区域藻类密度恢复至105次水平。两天后,库湾B大部分区域藻类密度也逐渐恢复至105次水平。这表明两个库湾内的水华都已基本结束。
这次应急监测工作持续整整10天,期间对流速、气温、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叶绿素a、透明度、浊度、水下光强、空气光强、氧化还原电位、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磷酸盐、总氮、硝酸盐氮、氨氮、浮游植物生物量细胞密度、浮游植物种类数、总有机碳、总无机碳、总碳、藻毒素等24项参数进行了长系列高密度监测,贯穿水华成长、持续和消亡的全阶段,获取到金沙江库区库湾内水华的大量第一手宝贵监测资料。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资料做进一步分析和整理,争取在水华演变过程模型创建、水华生消机理研究和水华监测与防治等方面创出新的成果。
水华结束后的水域
这次水华应急监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通过成功应对,我们的应急监测实战能力得到了检验和提升,持续积累了应对突发水生态事件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今后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