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局北碚水文站远程自动测流试验取得成功
北碚水文站测流准备
王健在科研室远程自动测流
8月22日下午,合川分局北碚水文站站长王健在科研室操控电脑,顺利完成25公里之外的北碚水文站一次完整测流任务。这次成功的远程自动流量测量,标志着上游局已开发出基于水文缆道的远程自动测控平台。
远程测量工作从下午13点45分开始。王键在自动测流AMS软件和监视视频辅助下,一边听取语音播报测量过程信息,一边观看北碚水文站铅鱼运行位置和监控视频,并留意河道船只通行情况,做好人工介入进行避船处理的准备。AMS软件自动按照预设方案,有序指挥动力设备和测量仪器开展测量工作,历时66分钟,顺利完成了8条测速垂线的实时数据采集和流量计算工作。整个测量过程,王键如同身在北碚水文站现场一般,视野清晰,状况明朗,操作流畅。在打印的流量成果报表核对无误后,他笑着说,“除去刚开始的小担心,之后的测量体验与北碚站现场几乎没有差异。”这番体验和评价,意味着远程自动测量顺利通过了实测检验。
水文缆道远程自动测控平台适用于“无人值守、有人看管”模式的水文缆道站。在本平台技术支持下,只需聘请一名当地临时工作人员,经简单培训后,就能在现场完成流速仪的安装和控制台的通电工作,可以在分局或远程办公室完成专业测量任务。
水文缆道远程自动测控系统是上游局今年技术创新研发的“重头戏”之一。旨在改善以往远程测控技术的弊端,优化性能,强化信号传输的环境适应能力。最开始设计的远程测控技术,是通过远程桌面登录进行,但实际问题较多,耗费流量大,在宽带环境欠佳的地方存在许多实际操作困难。
上游局科研室在新平台开发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取得突破。第一步实现了AMS软件直接通过互联网控制现场的仪器设备,精简了数据量,占用带宽少。第二步解决了变频器强电磁干扰造成的误码、丢包等频繁连接失败现象,可靠性得到了保证。第三步提升了推广应用兼容性,不再局限于昂贵的网络专线,无论水文站申请的宽带专线固定IP,还是民用宽带的动态IP,都能实现可靠连接和控制。
新开发的水文缆道远程自动测控平台实现了传统水文与现代水文完美结合,为今后上游局物联网水文站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