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随长江防总领导乘船巡江至扬州。下午两点半以后,周围人手机的电话开始多了起来,一个陌生的地名反复出现,粗线条的信息越来越清晰:汶川,大地震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测区位于震中附近上游局所属测站的状况如何?传来的消息是,都还好,只是嘉陵江勘测队(现合川分局)的几位同志在阿坝州马尔康建站,目前失联,寻找的队伍已派出,同时在做安抚家属的工作。
一起出差的长江委防办的同事已经就近在领导身边组成了应急工作班子,在保持和国家防总联系的同时,为应对地震可能造成的水利工程震损等次生灾害做出应急预案。由于灾区通讯中断,灾害损失的大小和具体方位还是模糊的。
13日晚,到张家港。委办公室开始询问我局能紧急调集多少台越野车。此时隐约感觉我局要接受任务了,随即与在汉的宋志宏书记通话,通报情况,商量对策,作出初步布置。
14日傍晚,到达苏州,在长江防总指挥长会议驻地报到。晚10点,委办主任向我传达了任务:1.明日一早赶赴成都,为长江防总领导打前站;2.水文局立即调集10台越野车,与委内其余单位车辆会合,合计67台,开赴成都待命;3.在成都准备大型营地,安排水利部各专业抗震救灾专家组抵蓉食宿出行。
稍后,部水文局询我行踪,我报告长江委做出的安排后,部局指示,明天上午水利部将发文成立各类工作组和专业组,我将出任水利部水文专业组组长,到水利部在成都组建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接受任务。
至此,我接受了四项任务。与书记通话,逐级布置,调人调车,并订票,一夜基本无眠。
15日清晨,由江苏省水利厅派车,局办主任随我一起到达浦东机场。11时许,到达了成都双流机场。机场竭力在维持正常运转,一片繁忙。
我在72小时之内,按指令赶到了现场。救人的黄金72小时后,各类专业抢险铺开了!
原以为就是一周左右的安排,没有想到的是,地震是如此惨烈,地震引发的次生水灾害是如此严重,乃至唐家山堰塞湖成为最后攻克的目标。原来的主要任务是组建营地、震损水文站核查等,最后调整为组建17支水文应急监测突击队,提供水文测报信息,直接为堰塞湖的挖爆冲提供决策支持,一直持续到了6月中旬(后面发生的事,当时多有报道。空暇下来也许可再叙一些亲身经历)!
向死难者致以哀思!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作者为长江委水文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