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10月20日,长江委第二届“最美一线职工”表彰座谈会在武汉召开。第二届“最美一线职工”获奖代表、上游局攀枝花分局岗拖水文站张斌作了《坚守高原 做好测报》主题发言。张斌的发言朴实真挚,感人至深,生动诠释了践行长江水文核心价值观,展示了上游局基层一线干部职工默默坚守、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的风采。
现将张斌发言全文刊发,希望全局干部职工以张斌先进事迹为榜样,在各自岗位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履职尽责为上游局“两个发展、一个建设”作出新贡献。
坚守高原 做好测报
——在长江委第二届“最美一线职工”表彰座谈会上的发言
(水文上游局 张斌)
张斌(右二)在领奖台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张斌,来自长江委水文上游局攀枝花分局岗拖水文站。首先非常感谢长江工会授予我第二届“最美一线职工”荣誉称号,感谢各级组织与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信任,感谢同事们的帮助与支持。其实在长江水文,尤其是长江上游水文这个大家庭里,我只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一员,有许多默默付出,长期坚守偏远测站的同事,比我优秀。所以,我认为,“最美一线职工”这个荣誉,更应该属于长江上游水文的基层一线干部职工。
今天,从长江水文最上游、最偏远的雪域高原岗拖水文站,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来到长江委参加这次表彰座谈会,我很幸运、很激动、很幸福。进入长江水文这个大家庭的十多年里,我工作、生活在西部高原边远测站,虽然与大家远隔万水千山,但长江像一条情谊的纽带,把我们全委上下职工心心相连。我独自坚守岗拖水文站,虽然工作单调枯燥,但却时刻感受着组织、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倍感温暖踏实,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在此,我真诚地向大家表示深深敬意。
下面,我从结缘水文、高原测报、继续坚守三个方面,简单向大家汇报这些年来在岗拖水文站工作的经历收获和思考体会。
一、结缘水文
在进入长江水文前,我是个农村青年,家住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顺河乡,1999年毕业于绵阳市工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2004年,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岗拖水文站招聘观测员。经介绍,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到上游局参加考试。当得知被录取时,我激动不安。激动的是有了一份较“体面”的工作,可以养家糊口,不安的是从未接触过水文工作,不知能否胜任。
2004年底,上游局领导首先安排我到武隆水文站实习,该站是乌江进入三峡库区水沙总控制站,测验项目齐全。我很珍惜那段难得的学习时光,跟着老师们从看水位、写仿宋字、用计算机测流取沙、做月报、扶尺、司仪,整理资料等最基本的事情和流程做起,逐步开始了解和熟悉水文工作。在跟老师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过硬的专业技术,更看到了他们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他们也做得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从那时起,我就深深感受到了水文测报工作的严谨求实,更明白了哪些规定要坚决执行不能违反。
通过3个月学习,我对长江水文基层测站工作有了初步认识,也更加坚定前往岗拖水文站的选择,心中充满期待。
二、高原测报
岗拖水文站设立于1956年6月,是国家基本水文站,2005年定为中央报汛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龚垭乡康公村,是长江水文最上游、最偏远、最艰苦的水文站。
2005年3月,我踏上雪域高原之路。班车越往前走,越是艰难。当翻越公路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时(雀儿山全年8个月积雪,山高路险、高寒缺氧,被称作“川藏第一险”),我的呼吸变得急促,出现胸闷、耳鸣等高反现象。公路内侧是1米多厚的冰雪,外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汽车在冰面缓行时一会儿打滑、一会儿甩尾,引来乘客一阵阵的尖叫,在高度紧张中,经过整整5天的辗转,我终于顺利抵达岗拖水文站。
当时的岗拖站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活日常用品要到30公里外的县城去买,而且交通工具少,路况也不好。我每次去县城,就选择多买易于保存的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
初到岗拖站,站长邹费祥和同事杨天福给了我很大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教我如何克服高原反应、如何应对干燥气候、如何维护当地民族团结,工作上更是悉心相授。由于工作变动他俩先后调离了岗拖水文站,至今只有我一人独自坚守岗拖水文站。
一个人、一个站,有说不出的孤独,想出去走走,交通不便,想聊聊天,通信时有时无;冬日寒冷,却时常停电,刚去时,我很不习惯,压力也特别大。
记得2008年12月的一个早晨,岸温已是零下10几度,报汛系统已不能启动自动发报。站上对外联系的唯一一部座机也中断了,水情信息无法报出。当时另外一个通讯工具是大灵通,类似小灵通,作为报汛备用,但是要到离站9公里外的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岗托镇才有信号。为了及时报送水情,我拿开水将摩托车发动机烫热,反复尝试打响了发动机,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就往岗托镇赶,到镇上时浑身早已冻得麻木,好不容易拨通电话,冻僵的嘴唇却发不出声来,好在结结巴巴也将水情信息发出去了,而且还在规定时间内。这种情况在当时通信无保障的情况下,经常发生。
2009年,有一次在正常测流时缆道控制系统变频器突然断电报警。因为当时岗拖用的是地方小水电,电压很不稳定。幸好我在校学的是电子专业,在上游局相关部门电话指导下,我逐一排查故障,及时解决了问题。
一个人测报非常忙碌。特别是高洪时,我一个人要操车、要记录,又要观测,不得不小心又小心。今年9月7日,岗拖站发生较大洪水,一向正常的仪器,入水测量时突然出现信号传输故障。我着急起来,反复检查几遍,都没有找到问题,向兄弟测站请教后,也没能有效解决。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个部位一个部位排查,在把水下信号源连接流速仪和连接天线那段线路更换后,问题终于解决了。等测验完毕,报送完相关数据后,已是深夜。此刻,我才觉得饥肠辘辘,立即开始生火做饭。
在这里,没有集市、没有文化娱乐,没有公园场所等基本设施,我几乎全天候守在站上,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薄弱,我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从《水文勘测工》到各种规范,从《作业文件》到《水文测验实用手册》,我认真地做笔记,勾重点,并总结适合岗拖站的方法经验。平时一有空我便把资料拿出来反复校核,在站只有我一人,没有交流指导,遇到问题就查资料或电话请教技术部门,也养成每测一份资料回来后,反复校核的习惯。
在金沙江和西部边远地区开展水文测报工作,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来不得半点马虎。我常年对测报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注重维护驻地民族团结,尊重藏区习俗,确保人身和工作安全。
岗拖站的工作艰苦、困难,加之常年远离家乡亲人,有时我也难免会有些失落和迷茫。但是,我深知当初到这里来的一份责任,有领导信任,有亲人期望,更有自己的初心和选择。我时常鼓励自己,哪怕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日子久了,我慢慢地以豁达乐观的心情“享受”这份清苦和宁静。“享受”汛前汛后忙着检查仪器设备,看到经过维护后的良好运行状态,感到欣慰;“享受”一个人在测验室“把脉”洪水过程,当准确的洪水信息从岗拖站传送到上级部门那一刻,感到自豪;“享受”和水文数据交流,当年底看到堆成厚厚一沓的成果资料时,体会到丰收的喜悦;“享受”工作中遇到困难,当问题在自己手中迎刃而解时,体会到进步的快乐。
而“闲暇”时光,对我来说则是一种“折磨”,思绪总是情不自禁被乡愁萦绕。在高原工作生活转眼快13个年头。当年离家到岗拖站时,女儿才四岁,如今已上高中,她成长的路上少了太多父爱。而父亲重病,我也没能到医院去探望,只能在远方默默祈祷。这些年来,妻子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和照顾父母的重担,让我安心工作。每当想到这些,我内心充满愧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2016年,岗拖水文站资料成果质量获上游局岸缆站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岗拖水文站的工作得到各级好评和肯定。
三、继续坚守
2009年,长江委水文局王俊局长等领导到岗拖站检查指导工作。王俊局长关切地询问我在高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特意问了我今后的工作打算,我表示愿意继续坚守岗拖水文站,守好一方测站。
走过一路艰辛,幸运来敲门。我被评为长江委第二届“最美一线职工”,我深知这份称号的份量、责任与担当,我将珍惜荣誉,心存敬畏,更加努力工作。
有人问我,这么努力地工作是为了什么?我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长江水文,就要忠心干好这份工作。
如今,我即将步入人生的不惑之年。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到13年前,我依然会作出当初的选择。未来的日子,我将心怀感恩,努力学习,勤奋工作,静心坚守岗拖水文站,守站有责、负责、尽责。我坚信,长江水文明天会更加美好,治江事业明天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