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6月中旬,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核查工作基本完成前期资料内业整理,核查工作接近尾声。
上游局派出十余名水质监测技术骨干参加了贵州、云南、四川等多地近千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核查工作。我们的十余名成员,全是独自带队在不同的区域开展核查工作。副总工吕平毓负责成都眉山片区,水环境监测分析室主任兰峰负责贵阳六盘水片区,副主任熊中福负责怒江迪庆片区,徐浩负责云南保山片区,段恒轶负责广安达州片区,我负责贵州黔东南片区。我所在的贵州Z31组,核查了贵州黔东南16个区县、63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行程3200余公里,体会深刻,成果丰富。
河流大部分污染物来源于河岸人类活动。入河排污口就是这些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个关口。深入推进落实“河长制”,管好河流,实现“河长治”,加强污染物入河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从这个使命来说,我们本次核查工作意义深远,为保护绿水青山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工作者一份应有贡献。
从现场核查情况看,各地入河排污口情况差异较大,主要暴露的问题是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不到位,入河排污口监测工作比较薄弱,如排污口设置许可、排放量、排污浓度、偷排超排、执法检查等。各级水利系统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可谓任重道远。加强水利系统立法和执法,严格排污口设置和监测,通过排污口为抓手,扼住污染喉咙,督促规范管理,才能更好服务于“河长制”,方能守住青山绿水,实现可持续发展。
核查期间,我们上游局有的同志被毒虫咬伤,有的患重感冒,还有的擦伤扭伤,大家牺牲端午小长假,放下儿女情长,可谓克己奉公。宜宾分局郑海燕、黄蕙两位女同志也不例外,一路经历雪山、暴雨、地震、塌方等艰难困苦,个中滋味,甘苦自知。我们行程经过的地方,许多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大家都说这是重走长征路。想想当年先烈们浴血奋战,跋涉二万五千里的英雄气概,以及“万水千山只等闲”满怀豪情,激励着我们汲取力量,攻坚克难,振奋而上,坚决完成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收集到大量第一手入河排污口资料,掌握最真实的排污口“情报”信息。因此,我们难行能行,以坚定信念、顽强毅力和奋勇步履,胜利走完了这次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核查“长征路”。
今后,对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工作来说,将会涉及排污口设置相关论证与排污口监测和管理,并面临着大量社会需求和市场机遇,这对我们的工作任务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更是我们上游局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一个新的方向和增长极,将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