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查排污口感悟之三:方法与分享

稿件来源:水环境监测分析室 发布时间:2017-06-12 作者:徐浩 打印

 

目标点及保存的出行轨迹图

 

排污口示意牌

 

嵌入图片经纬度信息

 

做事不能只靠喊口号,还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

因为排污口点数多、范围广、战线长,我们Z33a组经过商议,决定将其划分成两个片区同时展。我所在小组的任务是核查德宏州、保山市腾冲县、怒江州兰坪县等区域的98个排污口。于是,从德宏州芒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始,到怒江州兰坪县中排乡中学结束,我们一鼓作气,不敢松懈,历时16天,终于走遍了任务名录列出的每一个排污口,认真完成了本次入河排污口的现场核查工作。

期间发生的几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524,在腾冲县的一个污水处理厂外,为了拍清楚排污口入河处的照片,必须爬过一个两米多高的铁栅栏。我二话没说,挽起袖子,使出全身力气,终于爬过了铁栅栏,再拨开一人多高的杂草,又钻过一排小灌木丛到达河边,终于拍到了清晰的照片。在另一处,排污口在山谷下的河边,根本没有路,我们拿着砍柴刀和木棍,硬是“劈”出一条下山路。回来一量距离,上下来回居然走了六七公里,山体平均坡度超过了七十度,大家花费了三个多小时。

525,当我们正在前往一个排污口的途中,忽然发现前面有好几辆车在倒车。一问,原来是前面道路塌方了,车子过不去。我们一直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怎么办?有人提议说,鉴于这个排污口已经废弃,加上塌方导致交通中断,就算了吧。这时,我在卫星地图上查询了当前所处点位,又仔细观察了地图,发现距离预设的点直线距离只有3公里了!既然来了,就差这最后几步没到现场岂不是很可惜。大家欣然接受我的建议,找到一条盘山小路,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排污口现场。

61,在兰坪县的一处排污口,因设置在悬崖上,现场无法按照技术要求拍摄远景照片。于是我想了个办法,找了一条路,辗转到了排污口对面的山上,然后取出珍藏已久的“神器”——望远镜,配合相机终于拍到了符合要求的照片。

当然,期间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出发之前,我把每天要去的地方都输入到手机地图里面,这样借助软件的定位功能,我们就能很快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与目标所在地的距离和最优的行走线路。为了方便和其他同行人员沟通,我跟他们分享了自己使用的地图软件和操作技巧,并把自己汇总的经纬度位置、行动轨迹等数据分享给大家,一起通过辅助工具来补充完善工作中的一些细节过程。鉴于有些排污口位置特殊,在拍摄时难以与周围环境区分开,于是我们又连夜赶制了一个书写着“排污口”的牌子,在每次拍照时就把这个牌子放在排污口旁,拍出来的照片就很直观明显了。还有就是把经纬度信息设置在照片里面,这样打开照片时都能查询到拍摄地点,有助于短时间内大量照片的归档和整理。把每天的出行轨迹记录下来,核实道路的通行情况,有助于为其他同志在以后的工作出行中提供参考和提醒。

这些类似的小窍门和小创新,得益于自己平时搜集和思考,也离不开同事的技术分享,使得在这次排污口核查工作中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我们小组迅速准确地完成核查任务添加了一份助力。

责任编辑:杨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