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在汉学习的我们遇见了从陌生到熟悉的同学,遇见了无微不至的组织关怀,还遇见了那个不一样的自己,也许这些遇见在漫漫人生路上仅如白驹过隙,匆匆一瞥,但我相信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平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去年4月开始,经过长久奋斗、层层筛选,终于给自己的技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年之后,历练也好成绩也罢在我心里早已全部归零,重新启程的全国水文大赛备战征程依然让我充满了惊喜和感动。
在这里,我遇见了团结友善、积极向上的学员们
每顿饭桌上最令人开心的要数长江口局的殷豪和张东锋了,这段时间以来,他们的外号段子手和表情包也算是名副其实,每每吃饭遇见他们一桌,时髦的段子和丰富的表情总能给我们带来不断的欢声笑语,也算是给紧张的学习生活解了解压。
第一次外业训练,梅同单依旧的自信,不仅在外业技能上宝刀未老,而且对每一个学员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如果说大气是他的惯性使然,最让我受触动的却是他通宵复习《工程水文学》的事情,尼尔盖曼说“你害怕一件事情,可还是要去做,那才叫勇敢”,在梅同单身上,我不仅看到了强有力的竞争,更看到了他勇敢地挑战自己最弱的一面的精神,不禁让我倍受鞭策和鼓舞。
一次偶然走错了楼层到11楼,我在过道上看到了曾雅立和田苏茂在照顾他们的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平时只是听说雅立带着孩子参加选拔赛,直到亲眼看见这个场景,内心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震撼。同为女性,雅立同志克服种种困难,第一次考试以第四名的成绩勇攀高峰,相比之下我是怎样的相形见绌,只觉得当时的自己自惭形秽、羞愧难当,回到房间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了深刻反省,力求下次有所进步。
下游局的陈佳伟早在仙桃时我就有所关注,当时参赛的他并没有练习过缆道,却在训练时不慌不忙,最后考试成绩还不俗。此次在三等水准训练中和我分到同一组,速度不算快,但细节把握却十分到位,性格也非常沉稳,我在惊讶于这些学员的潜力的同时,也给自己打了一个强心针,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因为随时都有可能被“落下”。
这一期,从上到下的学员们都是带着压力和竞争来参加培训的,然而至少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十分的保留,课上课下大家都是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这种氛围会越来越好。
在这里,我遇见了关怀备至的组织
生活的经历总是在不经意间改变我们的性格。长期以来,我多少有些任性和叛逆,与一直缺少的安全感和归宿感有些关联。这次培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组织那种对“家庭成员”爱之深、责之切的关怀,深深地感受到了长江水文的归属感。在问卷调查时,有个问题是问“会不会觉得培训太严苛或者太松散”,我做选项的同时还内心满怀感激地写道:“不,不,一切都刚刚好”,对我而言,组织对每一个学员都要求越高、苛责越严厉,就是越幸福的事情啊,这是修来的福气,哪会有半句怨言。
在这里,我遇见了鞭策我们笃定前行的压力
身边到处都是集优秀和努力为一体的学员,稍不注意就会失去竞赛的资格,说没有压力那是假话。对我而言,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更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调节自己的心态,同时提升自己的内外业技术水平,显得格外重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保持高度自觉,不要放松警惕,增强执行力和思考力,把握时间和调整心态,弥补缺陷,扬长避短,就是当下对我至关重要要去努力做到的。
三期集训,三期淘汰,在这样的“地狱式训练中”,人的潜力被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选手来说,也是提炼自己综合素质的一个绝佳路径。沙场练兵,如果不够残酷,上了战场哪还有力气杀敌,这也许就是集训的意义吧。
在这里,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未来
我相信每个人都预想过自己会走多远,我也不例外。对我而言,我不会看不起那个没有入围到最后的自己,但我只会看不起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尽全力去拼搏过奋斗过的自己。我是一名战士,可以倒在战场上,不能蜷缩在“白云乡”。集训是为证明自身的能力而战,也是为践行长江水文核心价值体系而战,是自豪和光荣的事情,值得奋力一搏!
人生就是不停地遇见新的故事和风景,能够在这里停留,已经是足够的幸运,愿多年后的我回忆起现在的场景,依然没有遗憾,依然热泪盈眶。